【】寓言“鹬蚌相争”注释,翻译和解说

本文分享和鹬蚌相争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

①鹬(yu):水鸟名,头圆大,嘴长二三寸,全身黄褐色,捕食小鱼昆虫。②曝(pu):晒太阳。③拑(qian):同“钳”。喙(hui):鸟嘴。④禽:同“擒”,捉住。

【意译】

一只河蚌出来晒太阳,飞来一只鹬鸟伸嘴去啄它的肉,河蚌急忙合起两壳,紧紧地拑住鹬鸟的嘴。鹬鸟说:“今日不下雨,明日不下雨,便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出不来, 明天出不来,便有死鹬了。”两边都不肯放松, 有一个渔夫走过, 便将它们一同捉了回去。

【解说】

好斗是动物的本能,弱肉强食是自然规律。蚌和鹬为了一己之私利,互不相让,相持不下,最后终于酿成悲剧,双双为渔翁所擒。它们不但都没有达到消灭对方的目的,反而一起遭到了覆灭的下场。由鹬蚌相争我们不难联想到人类社会。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 这一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读《资治通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其中充满了窝里斗的悲剧,特别是王室内部互相厮杀的悲剧。所以鲁迅借狂人之口说,中国历史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两个字,那就是吃人。之所以会这样,与封建体制、封建思想有很大关系。一是君贵民贱。老百姓是草民,他们没有人的价值与尊严,因而可以随时随地被置于杀头的绝境,在这种背景下,“窝里斗”的“好手”就应运而生。二是平均主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造成的后果是嫉贤妒能、压抑人才。这样的结果是各派之间勾心斗角,斗得不可开交。或则是尔虞我诈,互相拆台;或则是自相残杀、两败俱伤。而带给国家、带给人民的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关名言】

好胜者必争, 贪勇者必辱。

——林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寓言“鹬蚌相争”注释,翻译和解说

赞 (36)

相关推荐

相关网站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