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范蠡献计越王,屈身事吴(不计一时得失)

芒卯诈献邺城间秦赵

春秋后期,地处江淮的吴国和越国开始振兴起来,他们之间为了争霸不断地进行战争。最初,吴国的力量胜于越国,越国的力量不足以与吴国抗衡。到了越王勾践即位的时候,越国的力量也开始逐渐强大起来,便不甘心屈从于吴国。勾践三年吴越争战,结果勾践大败,仅剩下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又被吴兵团团围住。勾践身临绝境。

越王勾践的大臣范蠡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对于一时的成败看得并不那么重,他认为重要的是面对现实寻找可行的方案,然后东山再起。因此他劝说勾践不要因为一时的成败而灰心。事到如今,只有前去求和,贿赂吴国君臣;倘若不许求和,可以以臣下的身份侍奉吴王,慢慢再看转机,这是危难之时不得已的方法。因此可以派文种到吴军大营请求议和,以后的事情,看事态的发展再做决定,只要可以存活下去,以后励精图治,总会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勾践认为可行,于是派文种到吴国军营去求和。

范蠡

文种初次到吴国的军营求和,受到伍子胥的极力阻挠,结果吴国没有答应越国的请求。勾践听到文种报告的消息,决定杀死妻子儿女要与吴王决一死战。范蠡和文种阻止了他。两人认为硬拼不是办法,他们通过冷静的分析,认为吴王夫差喜欢美女,当时的权臣太宰伯噽喜欢财物,越国可以利用对方的这个弱点来试一试。于是越国首先用美女、宝器买通太宰伯噽,让他转献给夫差,然后又派文种前去求和。

文种见到吴王说道:“大王如果能够赦免勾践,越国愿意献出所有的珍宝,越国上下都降为臣民,如果吴王不许,勾践就杀死妻子儿女,毁掉所有的珍宝,然后率领五千士兵和大王决一死战。真的打起来,难免会让大王受到损失。杀掉一个勾践,怎么能比得上得到整个越国呢?希望大王能够三思而后行!”文种的话分析了利害,吴王也怦然心动。这时,接受了越国贿赂的太宰伯噽也在一边帮助文种说话,说:“越国已经降服,并且举国上下都降为吴国的臣民,连勾践也对吴国称臣,所以,我认为,如果能赦免越王而不是让越国与吴国决一死战,对我们吴国反而更有利。”伍子胥极力反对讲和,要除掉勾践,灭掉越国,断绝吴越争霸的根源,认为放掉勾践无异于放虎归山,倘若以后他卷土重来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吴王被吴越讲和的利益和太宰伯噽的话所惑,再也听不进去伍子胥的谏言,答应了越国的请求与越国讲和罢兵而去。后来,勾践返回越国励精图治,在范蠡和文种的辅弼下终于灭掉了吴国。

【悟在当下】不计一时得失

胜败乃兵家常事,智谋之士往往能不局限于一时的胜败,而能在困境中面对现实谋求出路,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越王勾践兵败陷于绝境之时,范蠡临危不乱,劝勾践屈身称臣与吴国讲和,并利用对方的弱点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讲和,保留自己的力量,励精图治,最后灭掉吴国,具有一定的远见卓识。

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局限于一时的成败得失,而要有长远的目光,在逆境中发愤图强,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假道伐虢(给贪图小利者小恩小惠) 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首先称霸,成为诸侯中的大国。当时在晋国南面还有两个小的诸侯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虢国。虞、虢两国同姓近支,关系很密切,又因为都是小国近邻,唇齿相依,很早就订有盟约,一旦有事,两国互相派兵援救。长期以来,这两个小国就用这种办法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也没有哪个强国有实力能一举同时吞并这两个国家。 这时候,晋国的晋献公为了进一步扩充疆土,称霸各国,就想兼并邻近的虞、虢两个小国。但要想吞并这两个小国,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国如果袭击虞国,虢国会出兵救援;晋国如果攻击虢国,虞…「中国古代智谋故事」祖逖无中生有破敌军(以假乱真,假中有真) 祖逖无中生有破敌军 东晋元帝太兴三年,也即后赵帝元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第二年,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城。 祖逖据守蓬关的东部,由东城出入;桃豹据守蓬关的西部,由南城出入。两军各不相让,僵持了四十天之久,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祖逖觉察到在这个关头,有了粮食,士气就会高涨;缺了粮食,士气就会低落,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胜利。于是心生一计,他让人用土将布袋装得满满的,从表面看,就像米袋一样;再派一千多人假装…「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诸葛亮以信治军(守信不失,诚信待人) 诸葛亮以信治军 魏明帝率军亲自征伐蜀国,驾车直达长安,任命司马懿为魏军主将,督领张迁的雍州、凉州劲旅30多万,秘密行军,直奔剑阁。诸葛亮当时在祁山屯兵,所带兵马只有10多万,其中有4万人因服役期满,需要退役还乡。在这关键时刻,一旦这4万人离去,本来便处于劣势的蜀军无疑将会雪上加霜。怎么办? 蜀魏两军力量悬殊极大,两军对峙,战事一触即发。 蜀军参佐以下的人都认为敌人势力强盛,本方力量匮乏,没有一定兵力支援难以制胜。因此有的将领向诸葛亮建议:延期服役一个月,待战事结束后再让老兵们退役还乡。 诸葛亮果断地说:“我统兵作战…「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赵云空营计(因势利导,巧用“空营计”) 空营计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宝人。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先事公孙瓒,后归刘备,英勇善战,且有智谋。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手下大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一战中击溃夏侯渊,曹兵大败各自逃命。 黄忠斩了夏侯渊,提着人头,到刘备那里献功。刘备大喜,设宴庆贺,加封黄忠为征西大将军。 忽见一小将前来禀报:“曹操要替夏侯渊报仇,亲领二十万大军,驻守在汉水北山下。”刘备与众将议道:“现如能夺取曹军的粮食,必定会挫伤他的锐气。”黄忠说:“老夫愿意担当此任。”刘备说:“曹操非夏侯渊之辈,不可轻敌。你可以与赵子龙一起领兵前往,遇事可以商议。”…「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孙策巧取庐江(巧用“调虎离山”之计) 孙策巧取庐江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当时盘踞在长江和淮河地区的两个军阀是会稽太守孙策和庐江太守刘勋。 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而向北推进的首个障碍就是庐江太守刘勋,于是孙策就准备夺取江北庐江郡。但庐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刘勋又是一方霸主,实力雄厚,并不弱于孙策。 孙策 此时,占据庐江的军阀刘勋,由于势力强大,地理环境优越,因而也对会稽虎视眈眈的,企图吞并邻地。面对威胁,孙策召集将士,共谋良策。周瑜认为,消灭刘勋这只“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范蠡献计越王,屈身事吴(不计一时得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