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对联故事」武官对句成文官

武官对句成文官

乾隆皇帝十分喜欢游玩,他曾六次下江南,关于他下江南的故事,民间颇多传说。一日,他来到了江南的通州,见通州风光秀丽,不觉心情大好,诗兴大发。他想起北方也有一个叫通州的地方,于是信口吟道: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十分巧妙。出了这个上联,乾隆皇非常得意,然而,当他想对下联时,却发现不那么好对了,任他一路上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下联来。

江苏南通支云塔,是南通州的标志性建筑。

左右随从等人也拼命地想,差不多把全国地名都筛过了,也找不出合适的下联。大伙儿就这么一路走着,看着,想着,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但是仍然没有人能对出下联。这时再看通州城的美景,乾隆皇帝不觉有点意兴阑珊了。

随从中有个小武官,虽是习武之人,但是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他也在动脑筋想下联呢。

小武官发现这个通州与其他地方不同,大街上到处是挂着“当”字大招牌的当铺,且当东西的大有人在,起初并没有在意,后来突然间,脑子里灵光一闪,他一拍大腿:“有了!”原来,他已经对出了乾隆皇帝的上联了。于是,一溜小跑回去禀报乾隆。“皇上,小人已经对出了您的上联了。”

皇帝一听有人对出了上联,心中大喜,但是一看是个小武官,又有点失望,心想:我那么多饱读诗书的翰林学士们都没对出的上联,你一个小小武官,不通多少文墨,能对出什么好联来。于是有点不耐烦地说:“你对的什么下联啊,说说看。”

小武官得意地对道: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用“东”“西”“当”“铺”四字重复组成,对的甚是工整,且与上联合成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乾隆皇帝一听,大呼一声:“妙!”高兴之余,遂将这名小武官提拔为文官。而这副不可多得的巧妙对子,也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博闻馆】当铺

当铺,是旧中国高利贷的一种形式,现在被称做典当行,是按借款人提供抵押品的价值打折扣,贷放现款,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方式。当铺起源很早,在南朝时已有寺院经营为衣物等动产作抵押的放款业务。明朝正式称当铺,从事典当业的多为山西、陕西及安徽商人。各名都大邑都有他们开设的当铺。清朝当铺已十分普遍,乾隆时北京已有当铺600~700家。

民国时候一家当铺的当票

相关推荐文章:「中华对联故事」王安石三难东坡 王安石三难东坡 苏东坡是宋代一位有抱负、有才能的奇才,诗文书画样样精绝,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尽管在文学上他很有名气,却偏偏遇上个博学广闻、严峻无情并好挑毛病的对手——王安石,而且王安石在唐宋八大家中也占了一席之地。 传说有一年,苏东坡随王安石游览江南苏杭胜迹。一路上,两人诗来对往,唱和甚欢。对苏东坡的学识才华,王安石内心实感钦佩,但对他恃才傲物、放荡不羁的习气又深感不满。于是他有意出几副难对的对联警诫一下苏东坡。 这一天,在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镇…「中华对联故事」小和尚联对尚书 小和尚联对尚书 明朝永乐年间,有个尚书来到一座寺庙里,他看到这里殿堂宏伟,气派不凡,一时心血来潮,就拿这座庙为题,在墙上挥笔写下了一首诗。 尚书走了以后,庙里有个小和尚看见了这首诗,于是想附庸风雅,就在旁边胡诌了几句,附和(hè)尚书这首诗。过了一段时间,尚书又到庙里来玩,看见了这首和诗,心里挺有气:这种歪诗也配和我的诗!一打听,才知道是个小和尚写的,就派人把他叫了来。 尚书数落了小和尚几句,然后说:“我有个上联,你要是能对上下句,我就饶了你。不然,对你不客气。”说完,他念了个上联: 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 意思是…「中华对联故事」蒋焘智对拆字联 蒋焘智对拆字联 明代大文学家蒋焘(tāo),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才智过人了,因其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饱读诗书的父亲的言传身教,博览群书,勤习诗赋,吟诗作对,进步很快。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 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 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称赞。 有一年夏天,父亲的一个好朋友来家中做客。这个客人气宇轩昂,言谈不俗,很有学问,受到了家人的热情接待,大家聊得很是高…「中华对联故事」蒲松龄巧骂乡绅 蒲松龄巧骂乡绅 传说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之前,在乡里就因为有才气而出了名。当地有一个姓石的乡绅,很是瞧不起出身贫寒的蒲松龄,扬言要与他在才学上一比高低。 这天,石乡绅果然带了一帮自命不凡的文友,趾高气扬地来约蒲松龄比试。蒲松龄对这些人一向敬而远之,对这种比试也没兴趣,就推脱了。石乡绅以为蒲松龄胆怯,哪里肯依,定要看他当众出丑。正在这时,石乡绅看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便出了个上联难为蒲松龄: 细羽家禽砖后死 蒲松龄一听,这是在诅咒我呀!看来今天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还真拿我当病猫了。于是,蒲松龄装作无能的样子说:“…「中华对联故事」稚儿撰联封秀才 稚儿撰联封秀才 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江南,这天,他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走到一个小镇,虽然春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还依然如新,且有些春联写得甚为巧妙,于是便一路品评观赏,乐趣无穷。走着看着,不知不觉来到一户人家门前,只见这户人家的春联是: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乾隆皇帝一看,啊呀!好大的口气啊!“数一数二门第”,除了我皇家,还有谁敢这样说啊?这真是欺君犯上啊!居然还敢“先斩后奏”,真是目无王法了,这还了得!正自愤恨,但再一看,这人家对联口气虽然大,屋子却是破旧茅庐,不像有权有势的人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华对联故事」武官对句成文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