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是什么意思?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五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明代要连续赏灯十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到了清代,满族入住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走百病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所以,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个不同时期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相关推荐文章:元宵和汤圆的区别是什么?南汤圆北元宵,元宵不是汤圆,千万别混为一谈,区别非常大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是什么?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快到了,又到了吃元宵(汤圆)的时候了,可能有的小朋友就会问了,元宵和汤圆的区别是什么?那么今天就由童乐福儿童网小编给大家讲一讲:南汤圆北元宵,元宵不是汤圆,千万别混为一谈,区别非常大。 正月十五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是农历中的元月,而古人把“夜”称为“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人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正月十五灯节的热闹景象。寥寥数语,一幅宋代灯节的民俗场…泼水节的来历,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几月几号?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几月几号?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的来历?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七百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乌孜别克族库尔班节是什么时候?乌孜别克族库尔班节的风俗习惯? 乌孜别克族库尔班节是什么时候? 即宰牲节。新疆乌孜别克族节日。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举行。节期三天。 乌孜别克族库尔班节的风俗习惯? 相传为纪念安拉(真主)允许易卜拉欣以羊羔代替其亲子伊斯玛仪作为牺牲。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将室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有的还将房屋在节前粉刷一新。各家各户都制作带有民族风味的节日食品,如抓饭,用大米、羊肉、清油、胡萝卜、洋葱做成;纳仁,将煮熟的羊肉切碎,加上洋葱,撒上胡椒和酸奶,搅拌后浇肉汤,用手抓食。节日早晨,男性穆斯林沐浴大净,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会集到清真寺做礼拜(会礼)和听教长讲经…塔塔尔族撒班节是什么时候?塔塔尔族撒班节的风俗习惯? 塔塔尔族撒班节是什么时候? 亦称“犁头节”。“撒班”系塔塔尔族犁地的工具。意即春节。新疆伊犁、塔城、阿斯泰等地塔塔尔族节日。每年春播或夏收之间择日举行。 塔塔尔族撒班节的风俗习惯? 其来源,一说是塔塔尔族祖先为了纪念先进的农具撒班对促进塔塔尔族农业发展的重大作用;一说是历史上塔塔尔族在田野上割完草后,为了休息而搞一些娱乐活动,后演变成节日。 过节时,各家各户将房屋打扫干净,准备好用以待客的节日食品,其中有用大米加奶酪及杏干、葡萄干、南瓜等制成的“古拜底埃”烤饭,有用蜂蜜发酵而成的“克尔西玛”饮料,有用野葡萄酿成的“…元宵节猜灯谜的来历 元宵节猜灯谜的来历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人们在元宵节进行的一项特定的民俗活动,十分有趣。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这项活动,出灯谜的人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到彩灯上供人去猜。灯谜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一些文人志士想说一些发自内心的话,但是又担心得罪权贵,便用比较隐晦的方式来表达。 将谜语挂在灯上供人猜,开始于宋朝。有一本记载宋朝生活风貌的书,叫作《武林旧事》,里面便写到了当时人们猜灯谜的情形:“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