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蔡伦造纸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竹片上,叫做竹简,再用皮带子或绳子把一片片竹简编串起来,就成了册。竹简的缺点很多,不仅太重太占地方,而且字容易被抹掉,竹片容易生虫。东汉时,蔡伦是宫里的一名宦官,后来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为人敦厚谨慎,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那时候,人们已经学会了养蚕取丝,先把煮好的蚕茧用棍子敲烂,铺在席子上,就成了丝绵。人们把丝绵取下后,将留在席子上的一层薄薄的纤维晒干,就成了纸。有人发现丝纸可以书写文字,用起来比竹简方便多了。这种丝纸产量少,价格昂贵,一般人使用不起。蔡伦在皇宫里经常用到纸,日子久了,他觉得丝纸的花费太多,心里很烦恼,从此就天天动脑筋想着有没有其他便宜的东西来代替丝做纸。

永元四年(92),蔡伦任尚方令后,他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他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diàn)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

他将这层剩下的丝絮揭下来,发现它薄薄的,又很难扯断,而且可以用来书写。“如果我们用其他有纤维的东西来代替丝,是不是也可以做出纸呢?”蔡伦琢磨起来,他开始了实验。

蔡伦找来树皮、麻叶,放在大锅中,加上水煮,还抱来了破布、破渔网放入锅中,等到锅中的水沸腾,再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倒入大石臼,用木棒“笃笃”地捣了起来,等石臼中的所有东西都被捣烂混合成浆状,便用漂白剂漂白,然后把这层糊糊铺平在席子上,铺得又薄又平又均匀,最后在火上烘干,席子上的浆干了后成为一层薄薄的纸。

蔡伦既兴奋又紧张,慢慢把纸撕下,高兴地大叫:“这是张完整的纸啊!”在纸上写上字看看效果,他兴奋地说:“成功了,这张纸比原来的丝纸吸墨快,而且不容易散开,这才能算是真正的纸啊!”试验成功后,他将造纸过程和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汉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宣纸、绵纸还沿用着当初蔡伦造纸的方法,只是现在用的材料已经变成了竹子、木材等。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在元末明初传入贵州印江。图为用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制造的印江白皮纸。

知识链接:高丽纸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

两汉交替之际,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造纸技术随之传到那里。20世纪60年代,在朝鲜半岛的一处古墓中曾经发现过带有西汉永始三年(前14)字样的纸张,成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中国造纸术外传的最早明证。

公元7世纪末期,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此后,新罗全面吸收唐文化,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学和汉文化,曾在唐代大量生产的藤纸也在高丽王朝时期重获生机。出产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纸厚实挺括,适合书写各种文字,被称作“中外第一”。

中国古代著名书画家苏东坡、黄公望和董其昌等人,都十分喜爱使用高丽纸。《纸墨笔砚笺》称:“高丽纸以绵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的是哪些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四大发明中,除造纸术是在汉代发明的以外,其余三项,尽管有的从它的起源来说可以追溯到更早,但是作为成熟的可供实用的技术,都是在中国历史上隋唐宋元这一时期创造和推广使用的。这也说明了这一时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当时的中国遥遥领先地走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列。 让我们先来看看纸的发明。 大约在3500年前,中国历史上的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但那时还没有纸。文字是刻在乌龟壳或野兽的骨头上,所以后来的学者发现这种文字后,称它为“甲骨文”。乌龟壳和兽骨的数量毕…李时珍在多大岁数 的时候写完了《本草纲目》? 清晨,金色的阳光洒进湖北太和山的深山老林中。一个头发花白、年过半百的老人背着药篓、扛着药锄,带着两个年轻人,在密林中找寻着什么。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 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州一个贫穷的世医之家。父亲李言闻是位医术高明、对药草深有研究的医生,李时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们一起上山采集各种药草。日子一长,他能识得许多草木的名称和它们的药性,俨然是一个小郎中。可是,在当时医生的地位十分低下,李言闻不愿让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像自己一样被上层社会看不起,所以,让李时珍读书应试。在父亲的督…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刘洪发明算盘 现在我们常见的算盘发明于东汉时期,发明者叫刘洪,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当年,东汉灵帝刘宏下令要当时任上计掾(yuàn)之职的刘洪在短时间内将全国各州的人丁、地亩、赋税数字计算清楚后交尚书院。于是,上计署厅堂内一千人在刘洪的带领下连日来聚精会神、不辞辛劳,为朝廷计算出一项又一项数字。 那时候的运算工具只是竹、木或兽骨制成的宽约二毫米、长约十几厘米的筹签,计算时便要用筹签在案几上时而横、时而竖地移来挪去,这就叫运筹。用筹签计算极易出错,还特别慢,更无法作高深的数学计算。 这样日夜运筹计算,三五日倒也罢了,时间一长人…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孙思邈扎针救人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人,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花了不少钱。古代医学不发达,穷苦百姓常常因为无钱看病而悲惨死去,这些事让孙思邈深受触动。于是,他十八岁就立志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 他编写了一本医书叫《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他还编了一本书叫《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未有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是唐代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 孙思邈还特别重视妇幼…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宋应星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人家,他幼时在家塾中就读,聪明好学,几岁就能做诗,看书过目不忘,深得老师及长辈的喜爱。虽然宋应星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但是他对枯燥乏味的八股文不感兴趣,喜欢音乐、做诗,常与同窗好友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纵论天下。 课外,他还喜欢学习被当时读书人称为“旁门左道”的各种物件的制作技术。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到别人家做客。那人家里摆满了许多大小、形状、颜色、图案都不同的花瓶。宋应星立即对这些陶土制成的花瓶产生了兴趣,不断询问这些花瓶的制作方法。朋友却摇头对他说:“这些花瓶的制造方法,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蔡伦造纸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