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鲁班发明锯和刨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他从小就跟随家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的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

国王选定动工的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鲁班发了愁,他心烦意乱地在山中行走,忽然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一看,手被划出一道血口子。鲁班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发现是丝茅草划的,这种草的边缘长着许多细齿,所以非常锋利。

鲁班灵机一动,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那样的锯齿。用它去锯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如果把铁条做成锯齿状,那锯树不是会很轻松吗?鲁班马上请铁匠做了许多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伐树。

果真快极了!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在规定日期内伐了三百根梁柱。

鲁班是个整天和木头打交道的木匠,但要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滑却很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磨了一把又小又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又做了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一推,只见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不一会儿,木料的表面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做木匠活时常常遇到直角,虽然有画直角的矩,可用起来挺费事,鲁班经过改进,做成一把“L”形的木尺,量起直角来就方便多了。后来,人们都把它叫鲁班尺。

鲁班尺

鲁班尺为建造房宅时所用的测量工具,类似今工匠所用的曲尺。相传为春秋鲁国公输班所作,后经风水界加入标有吉凶的文字,以丈量房宅吉凶。

由于鲁班对木工工具的改进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所以,木匠们都尊敬地称他是祖师。

两千四百多年来,人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热爱和敬仰,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鲁班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知识链接:雨伞的发明

现在下雨,我们都会打起伞来,伞的发明者是谁呢?相传是鲁班的妻子云氏。

云氏是个心灵手巧的女人,她看见鲁班经常出门工作,遇到雨天会被淋得一身湿,十分难过。鲁班为给大家避雨,做了很多凉亭,云氏看见凉亭,心里一亮,她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很像“亭子”,而且收张自如,真是“收拢如棒,张开如盖”。

一次鲁班淋着雨回家后,云氏拿出了这个活动小凉亭,笑着对他说:“你建的凉亭是长根的,动不了。我做的伞是长脚的,想带它去哪就去哪。”这就是第一把雨伞。后来,人们将它做了各种改进,做出了油纸伞、丝绸伞等等,然后被传到了世界各地。

古法制作的中国油纸伞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墨子破云梯 墨子和他的墨家学派是一个科学家集团,他们在数学、物理学、医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墨子还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般(即鲁班)相媲美。墨子很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般还要高明。 墨子非常反对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受灾难的混战。一次他听到楚国要利用公输般发明的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的都城郢都,劝公输般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蔡伦造纸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竹片上,叫做竹简,再用皮带子或绳子把一片片竹简编串起来,就成了册。竹简的缺点很多,不仅太重太占地方,而且字容易被抹掉,竹片容易生虫。 东汉时,蔡伦是宫里的一名宦官,后来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为人敦厚谨慎,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那时候,人们已经学会了养蚕取丝,先把煮好的蚕茧用棍子敲烂,铺在席子上,就成了丝绵。人们把丝绵取下后,将留在席子上的一层薄薄的纤维晒干,就成了纸。有人发现丝纸可以书写文字,用起来比竹简方便多了。这种丝纸产量少,价格昂贵,一般人使用不起。蔡伦在皇宫里经常用到纸,日子…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多面手祖冲之 南北朝时,我国出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是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他经常随爷爷到工地上,处处感到新鲜,问这问那。有一次,祖冲之问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爷爷解释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啊。” 祖冲之越听越有趣,从此,经常缠住爷爷问个不停。爷爷便对他说:“孩子,看来你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对天文却是用心钻研,正好,咱们家里的天文历书多得很,我找几本你先看一看,不懂的地方问我。”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一天,爷爷带祖冲之去拜见一个钻研天文很有成就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沈括发现石油 石油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但在唐代前后,它的名字却叫“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等,今名是沈括于1080年命名的。 沈括画像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他的父亲沈周当过不少地方的官员,使他有机会随父亲走过全国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很关注当地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新鲜事。 一次,在一个大雪封山的冬天,沈括骑马途经陕北延寿县,只见延河两岸帐篷星罗棋布,烟雾腾腾。这引起了他的一番深思,时值冰天雪地,柴源不足,怎么这里却炊烟袅袅呢? 沈括下马一看,才知道居民烧的不是木柴,而是一种黝黑发亮的液体,如脂如膏,点燃后热量非常大。 沈括忙问…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徐光启种甘薯 我们现在吃的香喷喷的甘薯,和一位明朝大科学家徐光启有关。 甘薯 徐光启生于松江府上海县,松江府是农业发达的地区,徐光启早年也从事过农业生产,取得功名以后,他虽忙于各种政事,但一刻也没有忘怀农本。 在古代,为官者如果父母去世,要辞官回家乡守孝三年,徐光启在为他父亲守孝的三年期间,就在他家乡进行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 1608年,江南地区受灾,粮食不足,徐光启为家乡父老的生存问题十分着急。他琢磨着,如果能种一种产量高又容易活的粮食,就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了。 一天,他在家中吃饭,看见餐桌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鲁班发明锯和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