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陶弘景研究化学反应

陶弘景是南朝人,曾在南齐任诸王侍读及太医,由于很反感当时的朝政腐败,就弃官归隐于江苏句容的句曲山,后来又到了屿山和福泉山居住。他在山上采药、炼丹、著书,还免费替人治病,妙手回春,人们无不感恩戴德,交口称赞,都尊称他为陶公。

戴敦邦所绘的陶弘景

南朝很流行炼丹术,认为吃了丹药能强身健体,甚至长生不老。陶弘景对炼丹也很在行。

古代的炼丹术依方法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加热使固态物质发生反应,称为火法;另一类是通过溶解固态物质再发生反应,称为水法。这两种方法,也是现代化学反应最基本的形态。一次,梁武帝萧衍送给他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原料让他炼丹。陶弘景正全神贯注盯着炼丹炉呢,这时候来了一位病人求诊,他留下小徒弟看炼丹炉,自己就去给病人看病了。那个病人的病情较重,陶弘景一个时辰后才回来,到炼丹房里一看,发现小徒弟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两只胳膊胡乱放在桌面上,大概是做了什么噩梦,竟然把桌上一瓶水银给打翻了,水银流了一地。

陶弘景又气又好笑,忙推他:“快醒醒,东西打翻了还不知吗?”小徒弟一惊,一下弹起来,没想到他毛手毛脚地又把桌上的一小块黄金弄到了地上。

“师傅,对不起,对不起啊!”小徒弟忙认错,正要去拾那块黄金,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偏不倚掉在水银里的黄金竟然化成了泥!

黄山景点中的炼丹台,位于炼丹峰下,相传浮丘曾助黄帝在此炼丹,故名。台上有丹池,台下深壑为炼丹源,台前有一小峰,名“紫玉屏”。

陶弘景也觉得十分稀奇,他再拿来一块银子试了试,银子也被水银融成泥了。那么可不可以用这种金泥、银泥做镀金镀银的器具呢?陶弘景试了试,发现可以,他便把水银能融化金银的现象记载了下来。如果用今天的化学知识说,是因为汞可与某些金属形成汞合金﹐汞合金可以镀物。

在炼丹的过程中,陶弘景又记载和分析了不少化学现象,如胡粉(碱式碳酸铅)和黄丹(四氧化三铅)不是天然产物﹐而是由铅制得。他指出:胡粉是“化铅所作”,黄丹是“熬铅所作”。他还记载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

虽然炼丹成仙是迷信说法,但陶弘景在长达二十年的炼丹经验中,发现了许多化学反应,对古代化学的贡献很大,对近代化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知识链接:将军潭的传说

相传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交情非常好。陶弘景辞官在句容句曲山隐居时,萧衍还没有当皇帝,是雍州刺史。那时候,萧衍经常遣使问计,陶弘景为他出了不少好主意。萧衍登上帝位后,听说陶弘景在福泉山中隐居,就派两位将军来征召他还都为相。

两位将军带着梁武帝所赐的礼物上山,说明来意后,陶公却婉言谢绝:“请将军转奏皇上,言臣归隐山野,潜心修道,精研医术,其志已决,求陛下勿怪。皇上馈赠甚丰,无以为报,有诗一首,聊表心意。”并随手写下一首诗,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两位将军无奈,只好下山,可又觉得有负圣意,难以回京复旨,进退两难,便跳到獐儿岩边的深潭里,以身殉职。黎民百姓哀念这两位将军的忠心,把这潭改名为将军潭。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鲁班发明锯和刨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他从小就跟随家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的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 国王选定动工的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鲁班发了愁,他心烦意乱地在山中行走,忽然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一看,手被划出一道血口子。鲁班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发现是丝茅草划的,这种草的边缘长着许多细齿,…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杜诗制作水排 汉光武帝时,杜诗任南阳郡太守。在任期间,他除了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外,还做了两件在科学技术史上有意义的事:一是兴修水利,一是制作水排。 《农书》中的卧轮式水排图 什么是水排呢,就是水力鼓风机,用于冶金。要获得液态生铁,需要非常高的炉温,有风才能提高炉温,所以鼓风技术对于生铁冶铸的发展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从商周以来,人们先是靠人力鼓风,后来发展到用畜力,比如用马的转动来鼓风的马排。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杜诗在南阳郡视察,路过一个铁匠铺子,里面热浪逼人,操作鼓风机的铁匠更是满身大汗,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杜诗是个爱民如子…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贾思勰写《齐民要术》 农学家贾思勰(xié)著的《齐民要术》是一部总结农业生产技术的著作,“齐民”是使人民丰衣足食,“要术”是重要的方法。 《齐民要术》中描绘农业劳作的插图 贾思勰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市西南的一个富裕家庭,他从小喜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他年轻时候在高阳郡当太守,重视发展农业,他一边努力读书,一面深入民间,向老农、牧民学习生产知识,还把民间关于气候、季节、耕种的谚语收集起来。他自己还在府中开出一块地种菜,养些鸡鸭牛羊。中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沈括发现石油 石油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但在唐代前后,它的名字却叫“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等,今名是沈括于1080年命名的。 沈括画像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他的父亲沈周当过不少地方的官员,使他有机会随父亲走过全国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很关注当地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新鲜事。 一次,在一个大雪封山的冬天,沈括骑马途经陕北延寿县,只见延河两岸帐篷星罗棋布,烟雾腾腾。这引起了他的一番深思,时值冰天雪地,柴源不足,怎么这里却炊烟袅袅呢? 沈括下马一看,才知道居民烧的不是木柴,而是一种黝黑发亮的液体,如脂如膏,点燃后热量非常大。 沈括忙问…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徐光启种甘薯 我们现在吃的香喷喷的甘薯,和一位明朝大科学家徐光启有关。 甘薯 徐光启生于松江府上海县,松江府是农业发达的地区,徐光启早年也从事过农业生产,取得功名以后,他虽忙于各种政事,但一刻也没有忘怀农本。 在古代,为官者如果父母去世,要辞官回家乡守孝三年,徐光启在为他父亲守孝的三年期间,就在他家乡进行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 1608年,江南地区受灾,粮食不足,徐光启为家乡父老的生存问题十分着急。他琢磨着,如果能种一种产量高又容易活的粮食,就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了。 一天,他在家中吃饭,看见餐桌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陶弘景研究化学反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