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用一根丝线诊病的孙思邈

孙思邈名人档案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他幼年患病,后来专心学习医术,总结前人的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编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孙思邈医德高尚,对病人不论贵贱贫富,都一视同仁,被后人尊为“药王”。

名家名言

1.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2.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名人故事:用一根丝线诊病的孙思邈

唐代贞观年间,长孙皇后怀孕足足十一个月了,不仅没生出孩子来,还茶饭不思,神情恍惚,一病不起了。太医们虽联合诊治,小心用药,这孩子总是不出来,皇后也越来越虚弱,眼看连说话都快没力气了。于是徐懋功向唐太宗推荐了孙思邈。

唐太宗一边下令去请孙思邈,一边派人开始着手调查孙思邈是何等人物。不久就有消息传来了。孙思邈,华原县人,平日云游四方采药,为各地百姓治病,一些疑难杂症总能手到病除,病人遇到他就像遇到了神仙一样,定能转危为安,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叫他“药神仙”。得到这样的消息后唐太宗放心了,心想说不定这真是一位神医,那样的话皇后就有救了。

孙思邈虽然行踪不定,但是皇帝要找人,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不久,孙思邈就被带到了唐太宗的面前。

唐太宗一见到孙思邈,立刻诚恳地说道:“听说先生医术高明,如今皇后患病,群医无策,只能烦劳先生治疗,如果能够医好,朕必定重赏。”

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可是在这皇宫里头很难实行。望—外人谁敢轻易抬头看皇后,就算你敢抬头,你也看不见,因为此刻皇后的面前挂着一道帘子,里面看外面清楚,而外面可看不清里面。闻—最多能让你听听声音,可是皇后现在连说话都没有力气,所以也甭想听病人的陈述。

再就是这个“切”字,那就是把脉,“男女授受不亲”听说过吗?想给皇后把脉,那怎么可能?可是,不可思议的是孙思邈竟然做到了。难道皇帝真的肯让他给皇后把脉?不是,唐太宗虽然开明,但还没有开明到这个程度。

孙思邈也没有这个打算。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让太医们把以前开过的方子一一拿来过目,然后又认真地询问了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仔细了解了皇后的近况,最后才让宫女拿来一根丝线,一端系在帘子后面病榻上皇后的手腕上,一端牵出由自己捏着,然后搭指开始诊断。

不久,他就令人收起了丝线,转身回禀皇上说:“我已经了解了皇后的病情了,此病可大可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诊治及时,大人孩子均会安然无恙。”唐太宗一听有希望,赶紧问:“先生,这是什么病?胎儿已过十月,为何还不出生呢?”孙思邈答道:“这种现象是胎位不正引起的。只要我给皇后扎上一针即可,无须用药。”

唐太宗和诸位太医都半信半疑,这个大夫虽说口碑不错,可是毕竟是江湖郎中,会不会是在吹牛呢?但是他们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一试。孙思邈让宫女把皇后的手放到帘子的附近,然后拿出随身带的银针,在火上烤了一会儿后,以极快的速度扎在了皇后的中指上,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已经轻轻地把针拔了出来,然后说了一声:“好了。”

没过多久,皇后就有了生产的迹象。唐太宗有多高兴,自然不必说了,他下令赏赐给孙思邈黄金千两、绸缎百匹,并且希望他在太医院任职。但是孙思邈更希望能够回到民间去,他说自己有本医书《千金要方》还没有完成,需要考察的东西太多了,不适合在京城久待。就这样,孙思邈没有带走皇帝赏赐的黄金,也没有带走那些华丽的绸缎,一身轻松地继续四海行医去了。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名人故事:勇挑重任的孔子 孔子名人档案 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收徒讲学,相传弟子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开办私学。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语录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名家名言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中国名人故事: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左宗棠名人档案 左宗棠,清末洋务派首领和湘军将领、军事家。湖南湘阴人。曾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后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阻止了外国对新疆的侵略。后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1885年,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 名家名言 1.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2.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3.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名人故事: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由于才能出众,再加上收复新疆、兴办…中国名人故事:经受严格家教的戚继光 戚继光名人档案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将门出身。嘉靖后期,被调至浙东防倭。他招募义乌的农民和矿工,将其训练成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九战九捷,全歼倭寇。后又入福建、广东与抗倭名将俞大猷配合,消灭盘踞在福建的倭寇主力,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1567年奉调至蓟州,在镇16年,修筑长城,加强战备。著有《纪效新书》等。 名家名言 1.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名…中国名人故事:为民申冤的文天祥 文天祥名人档案 文天祥,南宋大臣、抗元英雄。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二十岁中状元。1275年,元军沿江东下进逼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在家乡赣州招募义军奔赴临安,任右丞相,曾因出使元营谈判而被扣,后脱险,回南方重组军队,坚持抗元。1278年被俘。被囚四年,备受折磨,坚持不降,终殉难。狱中所作《正气歌》,尤被后世传诵。 名家名言 1.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名人故事:为民申冤的文天祥 南宋著名抗元英雄文…中国名人故事:善于纳谏的李世民 李世民名人档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隋末随父亲起兵反隋,唐朝建立后,被封为秦王。后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得到太子之位,后继承帝位。在位时汲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使当时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名家名言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名人故事:善于纳谏的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名人故事:用一根丝线诊病的孙思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