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让火箭腾飞的王永志

王永志名人档案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火箭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是“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研制总指挥。曾任中国火箭研究院院长,1992-2007年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名人故事:让火箭腾飞的王永志

在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中,有一位既爱编织梦,又能圆梦的人,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主持研制的6种航天型号取得首次发射无一次失败的骄人战绩。2003年10月15日,当“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天后,他又圆了一个最大的梦。他就是中国航天领域知名的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

正是这位总设计师,让中国火箭腾飞得更高、更快。

1988年12月14日,航天部部长林宗棠向王永志传达任务:“18个月后捆绑火箭必须竖立在发射平台上,否则,取消合同,罚款100万美元。你们能做到吗?”

“好,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王永志听到任务时,心里一紧,18个月,那可是一眨眼的工夫,时间这么短,能完成吗?但他随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机遇和风险永远并存,没有挑战哪行,所以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这个任务其实是王永志“自找”的,因为最初的方案是他自己提出的,只是没想到国务院会这么快就批准了。

自从王永志担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开始,他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商业与科技紧密结合就是他主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当时,国际航天市场上“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阿里亚娜”火箭接连失利,人们开始怀疑运载火箭的前景,一些国家的大型卫星的发射任务明显被搁置,没有几个国家敢在此时出来承担这项任务。

王永志却从中看到了机遇。对别人来说这是风险,但对中国运载火箭的研发来说这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他果断地向航天部提出,就以现在的“长征二号”火箭为基础,抓紧时间研制大推力捆绑火箭,让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迅速地由2.5吨提高到8.8吨,抢占国际市场,承揽发射卫星的任务,这可是将中国的运载火箭推向国际市场的大好机会。

人生能有几回搏?王永志在回去的路上一边盘算着细节,一边给自己加油鼓劲,12月份的寒冷没能阻挡这位中年男子的豪情飞扬。

回到研制中心,王永志立刻召集了研发小组的全体成员,他满怀激情地对大家说:“我们这次的任务相当艰巨,但是机遇和风险时刻并存,困难永远与希望同在,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要突破火箭捆绑的能力,提高推进剂的效率以及完善大型的整流罩。大家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大家一听有仗要打,哪儿有不乐意的?只见他们相视一笑,纷纷回应道:“我们这组没问题。”“我们也没问题。”

王永志笑了,他已经带领自己的团队打了好几个漂亮仗了,相信这一次也没问题。

18个月内,王永志和他的团队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迎接了多少挑战,担惊受怕了多少次,从方案制定到实施,从零部件到组装、试验,反复地改进、重来、修正,寻找原因,突破,否定,再次重组……

在大家日夜奋战了18个月后,捆绑火箭终于如期竖立在了西昌航天城的发射平台上。但是,好事总是多磨,就在火箭发射前的最后一刻,推进剂竟然泄露了,有些工作人员还中了毒。

王永志不愧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果断地命令立刻用氮气置换推进剂蒸汽,迅速卸压,马上运用强力通风。转眼间一场危机就化解于无形。

人们敬仰这位战役的指挥者,赞叹他那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风采。

终于到了准备发射的时刻。“10、9、8、7、6、5、4、3、2、1,发射!”巨大的火箭拖着它那美丽的焰火直冲蓝天。

此时有多少工作人员眼含泪花,他们成功了。

“火箭起飞正常。”

“火箭转弯正常。”

“发动机转换正常。”

一切正常,当战役完美地拉上帷幕的时候,王永志一身轻松地走进了食堂。一进食堂,他就要了一大碗红烧肉,好像此生第一次吃肉似的!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名人故事:种田读书的徐光启 徐光启名人档案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大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人。1604年中进士,1632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次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较早引进和介绍西方科技知识,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生产有促进作用。编著《农政全书》,并主持编译《崇祯历书》。 名家名言 1.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2.顾惟(利)先生之学,略有三种:大者修身事天;小者格物穷理;物理之一端,别为象数。 名人故事:种田读书的徐光启 16世纪的上海还只是一座小县城。1562年4月24日,徐光启就出生在这里。徐光启家境…中国名人故事:喜爱钻研的钱学森 钱学森名人档案 钱学森,应用力学家、系统工程科学家。上海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9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在力学的许多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为空气动力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著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论系统工程》等。 名家名言 1.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2.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中国名人故事:让饥饿远离中国的袁隆平 袁隆平名人档案 袁隆平,杂交水稻专家。生于北京,西南农学院毕业。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70年代起先后主持育成了南优2号等杂交水稻品种。1975年与人合作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技术,使杂交水稻得以大面积推广,比常规良种增产约20%,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著有《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等专著和论文20余篇。 名家名言 1.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2.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既不在家又不在试验田,那我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名人故事:让饥饿远离中国的袁隆…中国名人故事:辨证施治——贾思勰齐民要术 贾思勰名人档案: 贾思勰(生卒年不详),汉族,北魏益都(今属山东省青州市)人。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规范了耕作措施,并推进了动物养殖技术的发展。他总结了自己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的体验,再将前人典籍和农书中的许多知识加以分析、整理,写成了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这本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贾思勰当过太守,但是他更喜欢研究农业知识,而且愿意亲自去尝试,不但常常下田耕种,还和农户一起牧羊。有一次,他听当地的农夫们说自己养的羊总是会莫名其妙地死去,这…中国名人故事:祖冲之创制大明历 祖冲之名人档案: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汉族,出生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他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和文学家。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他还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因此建议把圆周率π叫作“祖率”;他还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另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机械专家,重新造出了早已失传的指南车、千里船等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名人故事:让火箭腾飞的王永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