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道不拾遗

1、道不拾遗的意思

解释: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出处: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语法:道不拾遗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近义词:路不拾遗

反义词:打家劫舍

2、成语接龙

道不拾遗

遗世忘累

累世通好

好丹非素

素不相能

能上能下

下不为例

例直禁简

简丝数米

米已成炊

炊沙作糜

糜烂不堪

3、成语故事

“道不拾遗”形容民风淳厚,现在多用来形容社会风气和道德良好。

此典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春秋时代,鲁定公时,孔子曾在鲁国做过几任官。起初仅做了中都宰,后来升为大司寇(系掌理一国刑罚的官职)摄行鲁国宰相的职务。孔子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一个人,他在职不过三个月,鲁国的政治便得到了很大的改良;民间的风气,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连市上售卖猪羊肉的贩子,也自动地取消了讨价还价的恶习,全部统一了价格;路上行人都各自谨守秩序,毫不混乱。在路途上,如果遗失了贵重的物品,不必用严厉的法律制裁,老百姓也知道各自尊重自己的人格,不会据为己有。所以四方的游客都不必惊动到官府,自然就可以取回。这种大家严守纪律的廉洁风气,当时称为“道不拾遗”。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道不拾遺

【注音】:  ㄉㄠˋ ㄅㄨˋ ㄕˊ 一ˊ

【简拼】:  DBSY

【结构】:  紧缩式成语

【辩形】:  拾;不能写作“失”;遗;不能写作“遣”。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4、成语造句

1.人们都希望出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那么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2.这类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之事,在我们村可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3.解放了,社会安定,很快就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新气氛。

4.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古人美好的愿望,如今在我们文明村已变成现实了。

5.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秩序大大好转,许多地方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6.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关推荐文章:「成语故事」白面书生 1、白面书生的意思 解释: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出处:《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语法:白面书生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阅历少或泛指书生。 示例:雪儿呵,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近义词:文弱书生 反义词:彪形大汉 2、成语接龙…「成语故事」不近人情 1、不近人情的意思 解释: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出处: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语法:不近人情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言行不合情理。 示例:大人先问自己真情怎样?还说我恐吓,实太过不近人情。(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二回) 近义词:冷若冰霜、拒人千里、悖理违情、蛮横无理…「成语故事」沧海桑田 1、沧海桑田的意思 解释: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出处: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语法:沧海桑田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示例:化石是沧海桑田的见证。 近义词:日新月异、沧桑陵谷、白云苍狗、人世沧桑、陵谷沧桑、翻天覆地、东海扬尘 反义词:一成不变 2、成语接龙…「成语故事」齿亡舌存 1、齿亡舌存的意思 解释: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语法:齿亡舌存作定语;比喻刚硬的易折断,柔软的能保全。 示例:你不了解齿亡舌存的道理吗? 近义词:柔能克刚、齿敝舌存 2、成语接龙 齿亡舌存 存亡安危 危于累卵…「成语故事」大巧若拙 1、大巧若拙的意思 解释: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语法:大巧若拙主谓式;作定语、分句;指不暴露自己。 示例:语言达到如此“大音稀声,大巧若拙”的境界可谓难得。 近义词:大智若愚 反义词: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2、成语接龙 大巧若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成语故事」道不拾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