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对联故事」于谦儿时巧应对

于谦儿时巧应对

于谦是明朝家喻户晓的清官,也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一首千古传颂的《石灰吟》道出了他高洁的志向: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儿童时代的于谦就展现了卓尔不凡的气质,他才思敏捷,写文章援笔立就,对对子工整有趣,在乡里很有名气。民间至今还流传下来许多有关他对对子的趣事。

有一天,于谦在去上学之前,母亲给他梳了个双髻,看上去就像有两只角一般。于谦走在上学的路上,一个和尚看见了他的装束,便戏谑地对他说: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虽然年龄尚小,但对对子已经很是谙熟,他不假思索,当即回道:

狗嘴何曾长象牙

和尚听了暗吃一惊,没想到这孩子小小年龄竟如此机智,他反倒自取其辱,碰了一鼻子灰。

于谦放学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有人骂我,明天不梳双髻了,我要换一个。”第二天,母亲便给他梳成三个髻。他兴高采烈地去上学了,心想这回可没人能说什么了吧!谁知偏偏无巧不成书,他半路上又碰上了昨天的和尚。那和尚还对昨天的事耿耿于怀,见到小于谦梳着三个髻过来了,一拍脑壳,灵机闪过,便又戏弄他道:

三角如鼓架

于谦见和尚出言不善,又看到和尚那油晃晃的光头,便计上心来,嘴角掠过一丝狡黠的笑容,不依不饶地回道:

一秃似擂槌

和尚听了,立马后悔又一次自己给自己找了没趣,虽然心中很是不爽,但却对于谦刮目相看。和尚还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小儿将来必成国家栋梁。”

又有一次,于谦穿了一身红衣裳,骑着一匹马过桥,正好遇见了太守。太守见此情形,便把他拦下,戏出一联道:

红孩儿骑马过桥

于谦一拱手,随口应道:

赤帝子斩蛇当道

太守见他用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作对,大为嘉许,捋着胡须大笑起来。

后来,于谦为县学生员(明清时通过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校的人通称生员,也称秀才)时,有一天在净慈寺接待一位巡抚,同行的一人指着大雄宝殿的佛像说:

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历史上的四大古刹之一,西湖十景之九的“南屏晚钟”即指净慈寺傍晚的钟声。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言罢,另一人又说:“可让小秀才对一对。”这时全场寂然,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见于谦不慌不忙应道:

一介书生,攀龙、攀凤、攀桂子

后来,于谦果然不负众望,成为一位清正廉洁、忠国爱民的清官。

【博闻馆】赤帝子斩蛇的传说

赤帝子指汉高祖刘邦,古人信奉金木水火土五行说,认为每个朝代都有一定的五行属性,而汉朝被认为是火属性,因此崇尚火红色,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则被称为“赤帝子”。“白帝子”指的则是秦朝皇帝。赤帝子斩杀白帝子,表明汉当灭秦。《史记》里记载,传说在秦始皇末期,刘邦做亭长时,往郦山押送劳工,但劳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丰西泽这个地方,刘邦干脆把劳工放走,让他们逃命去,而有十来个壮士愿意留下来跟随刘邦。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继续赶路。月色苍茫,小径婉蜒。在逃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正在酒意朦胧之中,似乎什么也不怕,说:“是壮士的跟我来,怕什么!”于是,刘邦勇往直前,挥剑将挡路的大白蛇斩为两段。又走了数里路,刘邦困了,倒头便睡。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妇人痛哭不已,老妇人说:“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老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之子,于是就竖起了反秦起义的大旗。后经过楚汉争霸,他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位于河南省芒砀山的汉高祖斩蛇起义纪念碑

相关推荐文章:「中华对联故事」杜秀才联斥贪官 杜秀才联斥贪官 传说明朝末年,有一个进士靠投机钻营,侥幸做了襄阳知县。做了知县后,他自恃在地方官高势大,不仅没有为民做主,伸张正义,反而搜刮民脂,盘剥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对这个狗官恨之入骨。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这个贪官不知该在家门口贴个什么春联,最后还是手下人帮他写了一副,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这个贪官看了之后很高兴,重重地打赏了那个手下,欣然地将这副对联贴在了大门外,联曰: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路过的老百姓见了无不嗤之以鼻,唾其门庭。其中有个姓杜的秀才,饱读诗书,为人仗义,在当地很有口碑。他早就对狗贪官的恶行恨之入骨…「中华对联故事」都是一百四十一 都是一百四十一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为全国千名老人特设宫廷宴席。 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3000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席间,乾隆皇帝召请宴会中九十岁以上的老叟到御座前,亲自赐给他们酒。他又命自己的皇子皇孙给殿内王公大臣行酒,皇宫侍卫负责给殿外的与宴者行酒。 酒过三巡,乾隆问及在座年龄最高的长者,乃141岁。乾隆皇帝乘着酒意吟道: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六十为花甲,重开即一百…「中华对联故事」武官对句成文官 武官对句成文官 乾隆皇帝十分喜欢游玩,他曾六次下江南,关于他下江南的故事,民间颇多传说。一日,他来到了江南的通州,见通州风光秀丽,不觉心情大好,诗兴大发。他想起北方也有一个叫通州的地方,于是信口吟道: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十分巧妙。出了这个上联,乾隆皇非常得意,然而,当他想对下联时,却发现不那么好对了,任他一路上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下联来。 江苏南通支云塔,是南通州的标志性建筑。 左右随从等人也拼命地想,差不多把全国地名都筛过了,也找不出合适的下联。大…「中华对联故事」五品官和六味丸 五品官和六味丸 清朝时,扬州瘦西湖边有个药店的掌柜叫陈见山,他很会做买卖,靠卖药起家,药铺越开越大,成为当地少有的富翁。钱多了之后,他觉得只当药铺掌柜不够过瘾,打算弄个官当当。那时当官要先通过科举考试,可陈见山只认识几个中药名,对诗文一窍不通,怎么办呢?正巧当时清廷腐败,政府缺钱,允许人们花钱买官来做,美其名曰“捐官”。陈见山花了不少银两,上下打点,终于如愿“捐”了一个“同知”的官,相当于五品。陈见山自官职得手之后,便穿上天青褂五品官服,整天假充斯文,招摇过市。每遇喜庆集会,都要出头露面,着意炫耀。这样一来,一些正…「中华对联故事」笼花袖底入长安 笼花袖底入长安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他的父亲名莲涧,是一位秀才,在乡里教书。童年的梁启超聪明过人,才思敏捷,8岁时学写文章,9岁能写千字长文,12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 10岁那年,梁启超跟随他的父亲到城里去考试,夜里住在父亲的好朋友李兆镜家。李家正厅对面有个桃花园,满园的桃花灼灼盛开,远远望去,像是粉红的云霞。第二天一早,梁启超便跑到桃花园去玩耍。他看见朵朵带露桃花鲜艳夺目,十分美丽可爱,便顺手摘了一小枝,坐在石凳上欣赏起来。正当他沉浸在桃花的华姿中,突然听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华对联故事」于谦儿时巧应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