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陶《天津桥春望》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本文分享和天津桥春望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雍陶《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夜莺衔出上阳花。

这是一首描绘唐代东都洛阳皇城一带景物的诗。当时洛阳是仅次于京都长安繁华热闹的大城市。有“天汉之象”之称。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桥,也因为它在都城洛阳,有天河津渡的气象而得名。其时天津桥一带,高楼林立,垂柳成阴,景色优美,风光宜人。唐代的许多帝王,为了享乐、每每频幸东都。可以说东都洛阳繁华之日,正是大唐帝国兴盛之时。安史之乱使洛阳两遭兵火灾祸,唐朝也从此一蹶不振,帝王也不复东幸。旧日宫苑从此荒废了,唐王朝国势日渐衰落,危机四起,已走向了日暮穷途的道路。生活在晚唐的诗人雍陶,一天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一片残败景象,抚今追昔,满怀吊古伤今,盛衰兴亡之情,写下了这首动人的绝句。

诗一开始两句,先写天津桥一带自然界的美好风光。洛水自天津桥下穿过,红霞倒映水中,色彩无比浓艳; 在天津桥畔一带,翠柳如烟,枝条斜拂水面,春风中不断飘荡,真是风光宜人。诗的最后两句,写山河依旧,人事却非,引人不胜今昔之感。诗人说当年的巍峨宫殿犹存,但千官迎驾的场面,皇帝的车子再不见来了,如今是殿门紧闭,气氛冷落。曾经是日歌夜舞的上阳宫,现在也只有夜莺叼着一片残花从上阳宫飞出来,寻觅春光。这末一句写的含蓄深沉,余情不尽。这里的“上阳花”是实写上阳宫里的名花,也是暗写上阳宫里被幽禁多年的宫女。“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女们春天的生活是何等寂寞呵。虽然,人、花同样寂寞,但人不能象花一样常红。正如刘希夷的诗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然界的春天去而又来,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诗人对东都的冷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帝国的兴衰,寄寓了深思,有无限的感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雍陶《天津桥春望》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赞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