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鲁迅

本书作者鲁迅先生,早在五四运动前就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既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鲁迅的作品一向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其思想性与艺术紧密地相融在一起。有关他的生平,本书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这里不再重述。《朝花夕拾》一书所收集的作品,创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这些作品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题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散文集,鲁迅说其中的10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它以鲁迅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有一定的连续性。《朝花夕拾》前7篇描绘童年在绍兴的生活,后3篇叙述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再回国教书的过程。

鲁迅在写作这些作品时,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对他的严重压迫。其中在写作《朝花夕拾》时,正值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为声援北平大学生民主活动而经受着陈西滢、杨榆荫等所谓“正人君子”的讥刺和嘲骂。北洋军阀政府也对鲁迅施展淫威,竭力压迫、威胁和打击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方面,鲁迅充分地利用手中的笔,撰写了大量的时评、杂文和短论,有力地揭露了那些“正人君子”之流的虚伪、卑劣和反动。另一方面,南下厦门大学,在严酷的文网中,把战斗的心灵沉浸到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朝花夕拾》作为一部回忆散文集,作品内容撷取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各个时期的生活片断,若把它们综合起来考察,则作者的情感、思想、志趣可大略地窥见一斑。

因此,《朝花夕拾》既是了解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的重要资料,也展示了《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之外鲁迅思想的另一个侧面,是研究鲁迅博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另一把钥匙。

在《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旨在抨击、诅咒“反对白话,妨害白话”的封建余孽和复古的遗老遗少。作者叙述了幼年时看到《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老莱娱亲”写年届七十的老莱子装成婴儿的样子,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学婴儿啼哭,还在地上翻滚打跌,以此来讨长辈的欢心,展示自己的孝顺,“郭巨埋儿”讲汉朝郭巨因为家贫,无法赡养老母,打算把儿子活埋,这样可以省出口粮来供养母亲。

老莱子的孝顺明显得很虚伪,很做作,也很肉麻;郭巨的示孝方式则是残忍的、畸形的。无论是老莱子还是郭巨的孝顺都透示出封建孝道的腐朽、虚伪和残酷,透示出对于人性的扭曲和扼杀。以《二十四孝图》来教育未及涉世的儿童,无疑会毒害、腐蚀他们纯净的心灵。

作者借此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批判了封建教育的陈腐和没落,并且联系现实,对仍在反对新文化运动,提倡复古的遗孽们喷出无情的怒火。

在《朝花夕拾》中,《五猖会》也是一篇抨击封建教育的作品,迎神赛会是小孩们极渴望参加的活动,“我”有幸得一机会,可以前往离家不远的“东关”看五猖会去。然而,临乘船出发时,却被父亲喝住,强令“我”先背出王仕云的《鉴略》方可参加。

我满腔的兴致顿时消失,“如浇了一盆冷水”,后来的游玩及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没有什么大意思了。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的本质由此可见一斑。

在《朝花夕拾》中,《琐记》里记录了“我”诀别故乡绍兴城,前往南京求学的生活经历。现实的教育使“我”看清了绍兴城里人们的丑恶面目。

由于家境困难,“我”只好到南京去上免费的水师学堂,然而学堂里依然充溢着陈腐的封建习气,于是又改投矿路学堂学习。

在这里,“我”在迂腐的课程之外接触了《天演论》、《时务报》、《译学汇编》等宣传新思潮的报刊书籍,正是这些报刊书籍打开了“我”的眼界,更新了“我”的思想,使“我”决定到日本去留学学习新的知识,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案。《藤野先生》取材于作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经历。“大概是物以稀为贵”,“我”一到鲜有留学生的仙台,便受到了礼遇。学校里的老师藤野先生对我关怀备至,为我修改讲义;上解剖课时,又细心地安慰“我”,展现了毫无民族歧视、朴实而又热忱的崇高人格。

作者对藤野先生终其一生都怀着尊敬和感激之情,他把他的照片悬挂在自己的书桌前,时时鞭策着自己努力向前。这篇文章还记叙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由来,那是因为有一次在电影里看见一个同胞为日本人枪杀,围观的一群中国人反而大声喝彩,这深深地刺激了作者,使作者明白:即使国民性格如何健全,如果思想愚钝麻木,也还是一群乌合之众,无法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只有唤醒了他们的灵魂,改造他们的劣根性,才能从根本上拯救他们,文艺恰恰是唤醒灵魂的有效武器。

《朝花夕拾》是一组优美的叙事散文,语言清新质朴,风格明朗。它的描写对象都是鲁迅熟悉的人或事物,所以写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更显示出鲁迅游刃有余的风度。

虽然是回忆性的散文,但作者也常常夹杂着对现实中的人和事的针砭。《二十四孝图》揭露儒家所宣扬的孝道的虚伪、野蛮与残忍,作者忍不住批驳了一下白话文的反对者。写到《狗、猫、鼠》中猫的狡猾、残忍与谄媚,又很快联想到“正人君子”们的画家,嘲弄一番。这也正体现了《朝花夕拾》写作上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散文之中夹杂着杂文笔法,渗透着现实,幽默与讽刺并用。《朝花夕拾》最成功处是它收放自如的语言和清晰明快的真挚深厚的感情。夕拾朝花,总是带着一种时光流逝的感伤,岁月积淀的宽容。拾起少年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鲁迅的笔端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惋惜与珍爱。这种幸福的情怀也给了战场上奋争的鲁迅不少慰藉。鲁迅写文章的语言一向以犀利著称,比较晦涩难懂,而《朝花夕拾》中的语言,却让人觉得自然亲切,温柔娓娓,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让人耳目一新,不甚释卷。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现代名著导读」《呐喊》 《呐喊》 鲁迅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热情地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应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鲁迅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成…「中国现代名著导读」《野草》 《野草》 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 抒情成分极浓的《野草》是鲁迅的一本散文诗集,1927年编成。书中所收23篇散文诗是作者1924年~1926年所作,陆续发表在《语丝》上。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当时,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的鲁迅,迅速召开各科系主任紧急会议,要求大…「中国现代名著导读」《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 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 现代最早的著名小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鲁迅”的笔名所写,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它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著名白话小说。 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致狂的人的自述,描写了他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狂人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受过封建教育,目睹过宗法制度和旧礼教吃人的事实,身受封建…「中国现代名著导读」《阿Q正传》 《阿Q正传》 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始成于1921年,最早刊于1921年12月4日~1922年2月12日的《晨报副刊》上。1922年纳入《呐喊》中。《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里面收录作者自1918年~1922年所作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中国现代名著导读」《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鲁迅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是鲁迅的重要作品,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故事新编》创作于1922年~1935年间,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收历史题材的小说8篇,其中《补天》(原题《不周山》)、《奔月》、《铸剑》是前期作品,《理水》、《非攻》、《采薇》、《出关》、《起死》等是后期作品。 作品虽然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现代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