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波讨源

沿波讨源,《鹿柴》的赏析

叶燮《原诗 内篇》“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可解与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2616431

所以为至也。”

  《鹿柴》“但闻”玩味久生幻象万千。鸟语,虫鸣,风声,水响毕集交织,人语突发,幻象俱灭。“寂”横空压来,空谷传音,愈显其静。斜晖入深林,其逝之后,便是漫漶无边的幽暗。

  王维以音乐家,画家对声音,色彩的敏感,用相反相承的手法,以有声反衬空寂,以光亮反衬晦冥,一刹那,一世界,禅味在其中矣。若以内心倾听,则知诗人循世之心,向往回归自然的情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觌其面,??文辄见其心。正是刘勰所谓“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是也。

  禅有三境:一,落叶满空山,无处寻行迹。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三,万物常空,一朝风月。《鹿柴》文盖在二三之间。如司空图《诗品》所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人间词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能生之。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真是越千年,而有知音。

  厨川白村说,“艺术是苦闷的象征。”诗人能将厚情薄绪,都不着痕迹的入了风景之中,不是用心倾听,只看见自然的色彩斑斓。全诗文字简约,如同素描,寥寥数笔而形神兼备,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价固然恰切,但王诗的好处,这样评价只能说得其皮毛。王维诗最高绝处在禅意盎然。这禅意似看国画,无字处尽是字,无画处尽是画。言有尽而意无穷,耐得咀嚼,久而弥香,此之谓也。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沿着水中的波浪寻找源头,虽然幽微,必将明显。世代远隔无法见到,觇文则显露其心思。

沿着水流,寻找水的源头,虽然幽远却肯定能找到的,咱俩虽然距离远没有见过面,但看你的文章就知道你的心了。

沿波讨源,中文古文翻译请求翻译:孟子

对齐宣王说:“您的一个大臣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游历楚国去了。等到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应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说:“如果管官吏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应该怎

么办呢?”齐宣王说:“撤掉他的官职。”

孟子说:“治理国家不能安定,应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失忆恋上

文心雕龙知音原文及翻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1,观千剑而后识器2;故圆照之象3,务先博观4。阅乔岳以形培?v5,酌沧波以喻畎浍6。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7,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8,二观置辞9,三观通变10,四观奇正11,五观事义12,六观宫商13。斯术既形14,则优劣见矣。  〔译文〕  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宝剑的人才能懂得武器;所以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就是必须广泛地观察。看了高峰就更明白小山,到过大海就更知道小沟。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心,在或爱或憎上没有偏见: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了。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个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自己的创新,第四是看作品中表现的不同手法,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节。这种观

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3623761

察的方法如能实行,那么,作品的好坏就可以看出来了。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1,观文者披文以入情2;沿波讨源3,虽幽必显4。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5。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6,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7[译文]文学创作是作家的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之中;文学批评却是先看作品的文辞,然后再深入到作家的内心。从末流追溯到根源,即使隐微的也可以变得显豁。对年代久远的作者,固然不能见面,但读了他的作品,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沿波讨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