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出自

“居安思危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部史书

“居安思危”这句话最早出自――《左传》。

解析:

此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出自,居安思危是何意?出自于哪?

在享受安逸快乐的时候,应该想到一些危险的事情;也就是在看到事情有利方面的时候,要想到一些不利或困难的情况。

此典出自《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时代,各国互相攻伐,几乎没有安宁的日子,史称战国。当时郑国要出兵侵犯宋国,引起晋、鲁、卫……等十一个国家的不满,派出军队围住了郑国都城,逼迫郑国退兵,郑国被迫和那十一个国家签订和好盟约。楚国(当时被中原的国家认做野蛮的地方)见郑国与这些国家和好了,便向秦国借兵攻打郑国,郑国又对楚国表示降服。这样一来,中原十二国认为郑国背弃了盟约行为,便共同出兵攻打它。

郑国首先请求较强大的晋国同意讲和,晋国答应了郑国的要求;并转告其他国家也这样做了。郑国感谢晋国的帮助和支持,送给晋国许多兵车、乐器和乐师、歌女。晋王把歌女的一半分送给他的功臣魏绛。魏绛不肯接受晋王的赏赐,说:“现在你能够团结和统率许多国家,这是你的能耐和大家的功劳;我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不过,我很希望你在享受快乐的时候,能够想到国家未来的许多事情。听人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谨以这个道理来劝你。”

“居安思危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部书籍

[出处]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jū ān sī wēi

意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居安思危出自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