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毛的游记作品分类及其创作特点

本文核心词:游记的特点。

论三毛的游记作品分类及其创作特点

摘 要:散文形式之一就是游记,它主要用来描写旅行见闻。游记取材广泛,可以涉及名山大川、风土人情,也可以涉及国家大事或者一人一家的小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主要针对三毛的游记进行分类介绍,并阐述了三毛在各个时期的游记创作特点。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文学界对三毛游记的研究。

关键词:三毛;游记;创作

三毛的流浪让她蜚声海内外,但是关于其游记创作方面的研究不多,虽然有些文章涉及游记内容,但是研究不全面。本文将用全新的视角来研究三毛游记作品,突破传统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戏剧这四种文体的限制,抓住三毛游记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三毛的理解。

1、三毛游记作品的分类

1.1 娱游作品

为了有别于“旅游文学”这个概念,在游记作品分类中,本文会将郭少棠所说的“观光娱乐旅行”为主要目的的“游记”作品,改称为“娱游作品”。这类作品在三毛游记作品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比如说《万水千山走遍》、《高原的百合花》以及《逍遥七岛游》、《寂地》、《夜半逾城―敦煌记》等等都是三毛在不同时期旅游之后的作品,特别是《倾城》一文,这是三毛给读者编织的一个旅途中的爱情故事,加上当时特殊的旅途和政治背景,使整个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以及浪漫而又哀伤的氛围。

1.2 行游作品

行游主要是指不以观光娱乐为主要的或者说首选目的旅行,行游种类很多,如帝王行游、外交行游、文化与宗教行游等等。行游作品是从旅行中引发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在三毛游记中所占比例很大,前后变化性也大,这与三毛旅居海外有关,另外与三毛对自我放逐和拯救也有关。比如说《撒哈拉的故事》一书内容都是关于行游方面的作品,具体内容是关于异国他乡的日常生活,这种奇妙的组合,让读者如痴如醉。显然三毛作品中的行游创作成果是其魅力所在,也是异国和日常的统一,更是其作品一炮而红的基础。又如感人至深的《背影》一文,写了三毛异乡怀念亡夫,父母前往相陪的故事,可谓是,行游中的伤心事,行游中的动人情。

1.3 神游作品

郭少棠认为,“所谓神游,是相对于具体旅行的一种抽象旅行,一种虚拟旅行。它更强调的不是形而下的具体过程,而是形而上的精神游动、观念游动。在神游的状态下,生命实体不需要作任何变动,只是精神或观念之类在假设的时空中发生转移。”按照这种描述,多愁善感又富于遐想的三毛,很早就开始在纸面上神游了。《雨季不再来》中的《惑》;《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明日又天涯》、《梦里梦外》以及《倾城》中的《说给自己听》都属于神游作品。由此可见,三毛的神游作品主要在其少女时期以及丧父之后。

2、三毛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三毛游记散文在题材上主要是以其富有异国情调的游记文学步入台湾文坛的,主要向读者展示异国神奇的风光以及人情习俗,并对大自然的瑰丽、浩瀚由衷地赞美,她的作品充满了蓬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世上一切的内涵。本文中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反映出三毛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2.1 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突现东方民族的人格精神

三毛是在流浪过程中,以东方人的眼睛来看西方,发现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做人准则、道德风尚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民族的自尊心与东方人的人格精神方面受到的考验和碰撞。比如说在《赴欧旅途见闻》中记录下了三毛在转机受阻时被投入监牢的遭遇,在《西风不识相》中记录了西方学校欺善怕恶的怪事,在《五月花》中记录了西方老板对公司职员的压迫与掠夺事件,在这些游记中也记录了三毛作为中国人的铮铮铁骨。显然,在三毛的这些游记散文中更多表现了其对东西方文化的个人看法,并通过与西方国家的对比来突出东方民族的人格精神。

2.2 描绘了异国他乡的民情、景观,风趣活泼

三毛是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时代女性,正因为其勇于探奇历险以及其性格的豪放不羁,赋予了她游记文学具有洒脱、浪漫的情调和色彩,并使其作品具有新颖的主题、广阔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另外,三毛善于从社会底层和民间百姓中来发现当地独有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存境遇。同时,三毛也善于从“文化人”的角度来审视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并慧眼独具,旅途中到处发现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化现象,如宗教图腾造就的小自杀神,玛雅文化的结晶,印第安情节的触动等等,与异质文化产生某种心灵感应,显示出三毛作品的宽广的胸怀。同时,三毛还特别注重以美与丑、善与恶、文明与愚昧等角度来把握异族风情和人物,例如《夜戏》、《一个不按理出牌的地方》等。从三毛的游记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想要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感化撒哈拉威人的愚昧与无知,如《娃娃新娘》里描述的,从文明与愚昧的角度把异族的风情写出来。

2.3 对自身婚姻风貌的真实展示,构成爱情的生命体验

三毛的现实婚姻足迹都展露在其《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等集子里。结婚与成家是三毛爱情篇章中的神来之笔,她的《白手起家》里面有我最欣赏的部分,“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文明。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野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忘记了现实生活的枯燥和艰苦。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这么一遭啊”。

3、结语

三毛一生走过59个国家,自称为走世界的人,她的这种旅行行为为其生活注入了新内容。她自己也认为读书和旅行是其最快乐的时光,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展示出了一片片生气盎然、文情并茂的游记,也展示了三毛这位风尘仆仆走世界的奇女子形象,显然,三毛游记将“游记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

参考文献:

[1] 郭惠玉. 浅析三毛及其作品的永恒魅力[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2] 肖霞. 自由优雅的心灵之歌――论三毛散文的特色[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02)

[3] 张昕. 厌离 流浪 永恒――三毛人生与创作解读[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4] 伍艺. “沙漠”生活,“海洋”情结――三毛精神世界的两极[J]. 大众文艺(理论). 2008(11)[5] 王琴. 论三毛艺术的生活化[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0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论三毛的游记作品分类及其创作特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