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蜗牛的教学心得

本文核心词:观察蜗牛。

观察蜗牛的教学心得

  观察蜗牛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科学实践活动。平时孩子们都见过蜗牛,非常熟悉,但对蜗牛的了解却局限于背着壳、爬行、吃菜叶、爬过有痕迹。为了让孩子们像小科学家一样用心仔细地观察蜗牛,发现更多蜗牛的奥秘,我精心组织了学生观察蜗牛的活动,活动收获很多。作为教师的我也同样感受到了观察带来的乐趣。

  一.精心充分的活动准备:

  《观察蜗牛》一课正在国庆节前后上,我统一调整到国庆节后,让孩子们利用放假一周的时间去捉几只蜗牛养一养。同时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动家长协助,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抓到蜗牛我先让孩子自行观察,自己发现,随后建议给蜗牛放不同的食物如菜叶、苹果片、馒头片、饼干等,观察蜗牛吃什么。有的孩子精心地给蜗牛做了家,有的同学把蜗牛分养在几个盒子里放上不同的食物,很多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捉蜗牛,一起观察体会童年的快乐,并把图片视频发到微信群里分享。

  二.生动有趣的课堂:

  上课前我专门布置学生要把蜗牛带来,所以上课时每个同学都至少有一只小蜗牛,有的带来三四只,还分享给了同学。

  首先汇报了他们在哪里抓到的蜗牛。有的在白菜地,有的在阴暗的墙角,有的在潮湿的草丛,还有的买菜时让菜农在菜地里捉到……可谓想尽办法多种途径。根据抓到蜗牛的地方,我们总结出蜗牛喜欢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中。

  随后同学们汇报了自己观察的发现。发现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壳上的螺纹花纹有顺时针方向有逆时针方向,壳的颜色有深有浅,壳颜色重的蜗牛身体颜色较黑,壳颜色浅的蜗牛身体颜色也浅。在班里我发现了一只特黑的蜗牛,拿出来让大家对比着看了看,同学们喊它“大黑”。大黑和小白放在一起真是黑白分明啊!还有的同学发现蜗牛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引导了解长触角的最顶端是蜗牛的眼睛。也有的同学说蜗牛拉了很多小长条的便便,蜗牛的在哪?原来在蜗牛的尾部……孩子们的发现还真不少。

  在孩子们充分汇报的基础上,我们认识了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三.严谨有趣的实验:

  随后我和学生一起做了几个有意思的实验。

  实验1:对着蜗牛击掌、拍手、大声喊,观察蜗牛有什么变化?结果蜗牛无动于衷,也不拐弯,也不害怕,也不怕乱,一点也不受影响,枉费了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教师解释奥秘:蜗牛没有听觉。

  实验2:我将蜗牛放在培养皿里,然后放在实物投影上,用课本遮住一部分光,蜗牛的身体一般在阴暗处一般在光照处,蜗牛会慢慢爬到书的阴影下。这说明蜗牛喜欢阴暗的环境,不喜欢有光照的地方。

  实验3:用铅笔去碰蜗牛的触角,蜗牛的触角会迅速缩回去,说明蜗牛触角有感觉。学生在观察的时候也有新发现:她的蜗牛比较白,看上去和透明的似的。当触角缩回去的时候,她发现蜗牛的触角不是缩到头部就结束,而是一直缩一直缩,缩到脖子里一段。等安全了再伸出来,伸缩自如,好像有这样一个管状通道一样。这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大家都仔细观察果真如此。

  实验4:我准备了一瓶白醋和一些纸巾,将白醋倒到纸巾上,先让孩子们闻了闻,那刺激的气味让孩子们直往后缩脖子。蜗牛会不会闻到这种刺激的气味?闻到的话会不会也和同学们一样缩脖子?于是我将沾有白醋的纸巾靠近蜗牛(其实,我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现象?没有专门试过)。在还没有碰到蜗牛的时候,只是靠的比较近,蜗牛的触角就迅速地缩回去了。试了几次都如此。我把纸巾放在蜗牛前面一点,蜗牛深处触角试一试缩回去,试一试缩回去,几次之后在伸伸缩缩中身体调转了方向离开了。随后我把沾有白醋的纸巾分给孩子们一起感受神奇。

  最有意思的是一次培养皿里放了两只蜗牛。蜗牛爬着爬着,触角碰在一起,头也缠在一起。孩子们兴奋地说:“蜗牛亲嘴了……”还鼓起了掌。我告诉孩子们这两只蜗牛看来互相喜欢找到了自己的配偶就会繁衍后代。这就是科学。

  观察蜗牛给孩子们带来了科学知识,更带来了童年的快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观察蜗牛的教学心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