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

本文核心词:谈素质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1

当前的素质教育,已不仅仅是在于传授知识,而是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在认真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对美的追求.

作 者:胡芳晴 作者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20xx “”(34) 分类号:G40.012 关键词:素质 教育本质 内涵

浅谈素质教育2

社区教育在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提高社区居民思想文化素质、促进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知识产业、知识经济正向一体化、国际化、全球化迅猛发展。这些日新月异的新知识,直接影响到人们思维、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变革。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学习,不注重不间断地终身学习,就很难适应现代生活,就会成为新的现代“文盲”。只有不断学习,追求新知,善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当人们都有了这种学习求知欲望,那么,终身教育体系就应运而生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认为:“成人教育对于今天世界上许多成人来说,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新要求的人们来说,是延长他们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到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是给他们提供了进一步的教育。”成人教育应奉行终身教育思想,促使人们走向成熟,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而担负成人教育使命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就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适应群众终身教育需求,创造条件开展各类培训,服务地方经济,提升成人教育的活力和魅力。

  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总体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之间的社区教育发展还不平衡,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比较薄弱,这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广泛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居、学习型家庭等的创建工作,面向各类成人举办各类学历、非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实施“教育富民工程”、“两后双百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新市民培训工程”等,在终身教育的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以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础,构建农村终身教育的网络体系

  当前农民的终身教育问题虽然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存在许多障碍:一是受广大居民自身主观意识的限制。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要以人为本,除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倡导,成人教育中心校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及有识之士的努力外,还需要乡镇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初始进程中,村居一线的干部和广大公民还普遍存在对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乡镇内的各类组织对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支持度还不够,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不够高。二是受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制度的限制。乡镇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往往人治的成分大于法治,制度的不完善使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难以开展。三是受管理体制的限制。涉及社区教育的部门较多,每个部门都从自身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工作,政出多门,比较混乱。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觉得应以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础,构建农村终身教育的网络体系。加快推进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成人教育中心校要深入村居、田头,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内涵,积极营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氛围。沉入基层,贴近农民,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农民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以及本地条件适合做什么。通过宣传发动和调查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各类培训,使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成为农村乡镇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主阵地。

  2.以专业教师为骨干,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制约农民教育的关键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师资水平偏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学校无专职教师,大部分教师是从中小学校调进,他们年龄偏高,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又微乎其微,这些教师对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无力去指导和培训农民,更谈不上为农民终 身教育服务了。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吸引人才入手,引进新毕业的各类专业毕业生到成人校,并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晋级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实行同等待遇,使这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从而改变现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教师队伍不合理的状况。另外,农村终身教育的教师队伍只靠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选拔和配备一支学科齐全、专业技能过硬、数量足够的兼职教师队伍是改善农民终身教育现状,提升农村各类教育培训质量的当务之急。成人校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依靠远程教育的优势,借助国内外名师的力量开展农民终身教育。

  3.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核心,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活动

  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成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在培训之前,要认真制订培训计划,选择适合本地使用的教材,因地因时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科技大篷车”、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巡回讲学、广播式讲座、科技小报、放映录像、科技集市、农民读书节等,做到定期培训与开放培训相结合,专家指导与致富能人现身说法相结合,室内培训与田头地边工地现场指导相结合,从而使培训方式多元化,培训内容多样化、适用性。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发挥主阵地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浅谈素质教育3

  论文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以及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时表现出来的自信。中国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只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那就是好学生、好孩子,而往往忽视他们在其它方面的不足,这实际上给学生传递的一个信息就是:只要读好书,那就可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的很顺,但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并不代表你就能在社会上走向成功。?

  在穿越岁月的时空里,在教育改革的浪潮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时代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的幽默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关心、帮助他人,善于与他人相处,自我和他人情感交流能力。而我们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所受的家庭教育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 他们重在智力的培养,重在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往往忽略了个人能力及其它素质的培养。

  而在学生中间也会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口角,关键在于他们大多数还不知道怎样很好的与人相处,既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又不知道怎样面对自己的缺点。因此对于老师、同学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好的建议,并不能以好的态度去接受,毕竟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感悟。?

  1.首先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知识营养,很有必要、大有益处。?

  作为一代的传承者,受祖辈们思想的影响,一些传统美德需要我们传承发扬光大。特别是青少年一代,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家长对子女文化知识学习要求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束缚着家长们的思想,子女的学习成了家长们心理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压力”,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情商,也很少考虑孩子的自身感受及精神所需。如今我市各校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以“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在不同程度的提升了我们家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同时促进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后,相信很多孩子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态度会有所改变。?

  2.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与基础

  素质教育理念追求“三个适应”即: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并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化自由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授知、育德、育能、益生”的教学观。授知:即授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将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育能:即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与动手能力,做到学、思、用结合。育德:即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益身: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益心:即让学生的心理负担适度,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3.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课堂给学生创造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使教师把鼓励带入课堂,把尊重带入课堂,把信任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在理解和宽容中得到成长的快乐。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建立一种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张扬自己的个性。

  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在学生阶段就有一种能主宰自己与社会的人生体验,为将来走向社会积累经验,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通过增强集体意识、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学会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缓解紧张与失败情绪,以成功经验增强成就感、自信心,相信自己会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同时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树立责任心,学会自我引导及与别人有效沟通方法,从而提高情商,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

  4.把学生培养成丰富情感的人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国泰民安,国强民富”“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根植于祖国的土壤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彰显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亲情情感:它是人间一种最真诚、最无私、最质朴、最厚重、最温馨的情感。“母爱无私,父爱如山”教育学生爱父母;培养学生的友情情感:友情是人间永恒的话题,友情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情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爱是幸福的港湾”。只有心中有爱才会生活的精彩,有了爱才会心存感恩。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充电,提高自我素质,才能走在教育的前沿,才能让时代的宠儿紧跟时代步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品味生活、真诚做人,坦诚做事,用宽容的心理解和关心他人,“以德为本,以爱为魂”。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浅谈素质教育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中小学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基础教育的典型特征,成为我国当今基础教育的主流。

  班主任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成为现代中小学班主任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要形成但还没有形成的关键时刻,高中的班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结合个人的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作为刚进高一的新生,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首先要解决的是初高中的衔接。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等方面的衔接。在学生进班的第一天,我在前面黑板中书写:“大冶一中高一(2)班欢迎您”,做到心中有你,你马上是我们大冶一中的一份子,是我们班的一份子。后面黑板书写一些高中学习的一些要求,比如:1.先做人,后做事;先沉心,后学习。2.放松不放纵,得意不忘形。3.学习只是一种手段,关键是要达到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思考,学会判断。

  第二,为了使学生尽快融入班集体,我们班开展了以“家”的理念管理班级的主题班会。首先,让学生开展富有个性的自我介绍,并谈谈我们作为高一(2)班这个“家”的一份子,我们怎么为班级争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怎样帮助同学,树立为同学排忧解难的兄弟姐妹情谊。其次,我们班照了一张“全家福”,并在本班全体学生中征集班训,在“全家福”中书写上我们的班训(奋斗,拼搏,自律;团结,友爱,和谐);开展了个人风采展的宣传栏,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第三,加强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教育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班级班规。我一直认为,生活习惯必须为学习习惯服务,也只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环是班级文明建设。班级文明是指班级的教导、教学运动所建树起来的一整套价格取向、行动办法、语言习气、制度系统、班级风尚等的集合体。首先,班级文明应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我们树立的口号是: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让学生树立脚踏实地的认真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另外,我们还应教育学生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角度来进行班级文明建设。让学生争做文明人,教育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做一个真正的文明人。对学生的文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个人的教育上,还应教育学生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20xx年元旦来临之际,我们班不是如何庆祝元旦,不是在新年要定什么的目标,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国家在20xx年经历的什么。我们班办了一期主题是“20xx,我们,中国;20xx,中国,加油;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的班报。

  二、加强班级管理理念建设

  我个人认为,一个班级的管理需要班级理念做支撑。要加强高中学生的各方面的教育,还应把学习作为教育学生的一条主线,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对高中学生,一旦脱离了“学习”这条主线,一切教育都是枉然。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我每月都要针对上个月的学习情况制定下个月的目标。我这里说的目标,不是学生下个月要考多少分,而是我们班在下个月在学习方面应做什么,朝着哪个方面努力。刚进校时,我们班的要求有三点:1、先做人,后做事;先沉心,后学习。2.放松不放纵,得意不忘形。3.学习只是一种手段,关键是要达到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思考,学会判断。针对九月份,我们班考了第一,我提出了十月份的班级主题:奋发、图强。期中考试后,我们班的学习实力在全年级已经凸显出来,十一月份,我提出:1.勿骄勿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十二月,我们班的主题是:向时间要效益,争分夺秒看行动。

  第二,给班级定位,给每位学生定目标。对本班学生,我的要求是:考一类,考一类中的一流大学。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目标:“你在我们班每月进步一名,好吧?”上周,发现一个学生,我们班的黄特同学,连续三个晚自习睡觉,第三天晚自习快下了,我把他叫醒,让他回家算了。他说,老师,我还要考大学呢。当时,我心里一丝安慰,说明他心中还有目标,还有教育的余地。真可谓,此才可塑也。

  第三,对学生的教育,我一直是严字当头,松字结合。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到位,并且要跟踪。不能让批评过的学生“好了伤疤忘了痛”。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关注他,有时,给他一个眼神,给他一个微笑。当又有犯错的苗头,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警告、暗示、或提醒。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作,对我来说,怎么搞好班主任工作,还处在一个探索与摸索的阶段,尤其是在浅谈素质教育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班级的管理。

浅谈素质教育5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应把高职院校作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全国已有1200余所高职院校,在校生一千余万。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具有独有的特点,这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先天条件。因此,应把高职院校作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观念、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培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

  一、素质教育中创新创业的概述

  创新(innovation)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J.A Schumpeter)首次提出了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创新行为因为可以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层面。

  创业的定义,结合我国国情,将创业定义为是指通过寻找和把握机会,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市场创建成企业或产业,从而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相互关系:

  1、目标取向一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培养的人才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符合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有效的培养未来人才的创业能力,是顺应时代要求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创业能力的强弱,反映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强弱,因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

  2、内容本质想通。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学生创新精神可以理解为个体从事创新活动所需的基本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品质四个方面。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积极采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创新是创业的基础,而创新教育的成效,只有通过其培养的人才在未来的创业实践中来检验。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

  3、功能作用相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围绕创业实践,通过多种途径,使创新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创业教育当中,形成具有独特功能,两者密不可分的教育体系,这种体系可以达到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目的。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内在本质和支撑,而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和实践。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的主要途径

  1、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广泛宣传,培育校园创业文化。利用学校校报、广博、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开设专栏,使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深入人心。通过重点收集历届毕业校友中的创新创业典型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设立创新思维论坛。开展“创新创业方案设计大奖赛”活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使学生能对自己的事业正确定位,情形认识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2、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大学生专业创业园主要吸收和支持与专业有关的创业项目,严格创业项目的专业含义,以引导学生开创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创业实体。大学生商业创业街。为了鼓励创业类别的多样性,学院可在专业创业园的基础上建立商贸创业一条街,允许科技和专业以外的创业项目与团队通过一定程度遴选进入,学校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资金,政策扶持。

  三、建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先导。

  1、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时间上看,教育跨度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若干年的由浅入深的教学与实践。在教学形式上也不能是单方面的教育,而需要由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和实施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

  2、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质量的重要支撑。高校要根据专业特色,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团队实践地基,创业岗位基地及创业园等。学院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使大学生创业园健康、良好的发展。

  3、加强理论研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工作。组织编写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集。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我们学院的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xx.

  [2]张良东.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今日南国,20xx(7).

  [3]宋建军,吴凤彬.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20xx(3).

浅谈素质教育6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学科改革的紧迫任务,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语文课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就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1.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理应坚持联系教学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穿始终,位置最重要,课时最多。同时语文又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和利用语文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语文课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适应以及有利地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首先素质教育最为重要,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趋势。其次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最后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的需求,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2.夯实基础,全面发展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语文知识和基础的语文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因此,必须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就是强调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因此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课,使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切实掌握好基本的字、词、句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的好基础。所以,现阶段的课文要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需要重新组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有直接的关系,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是教学的关键。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以教师愉快情感影响学生;②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④以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动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关键,小学阶段是儿童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严格要求外还要科学引导,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②认真阅读;③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的训练;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⑤互相合作,知识互补。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4.教育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条件。从语文课的特点来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一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第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查资料、看书、讨论、观察和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思想,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第三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教师应该做到:①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②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③上语文课,要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和表现的机会。

  从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单靠课堂教学一种渠道,难以完成教育、教学和培养的任务。随着我县课改工程的“再启航”,“大课间”和“3+N”活动的开展,积极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因此,根据各学科教材特点,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必然。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素质教育7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学;实习医师

  医学应当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失落不仅严重影响医学教育的质量,并且妨碍了医学自身的发展[1]。因此,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实习带教培养模式,认识并注重实习医师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把患者当作生物体进行诊疗,更重要的是把病人当作一个社会人来对待。新的医学模式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来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和潜能,从而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生不仅应具有较高的现代医学科学知识,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脱离了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师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将无法遵循现代医学模式,临床能力必然会受到一定制约。只有注重对实习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用人文精神的要求指导医务人员的医疗实践话动,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2]。

  2加强实习医师人文精神教育

  2.1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比例较低,课程设置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体现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课程较少,不能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仅占总学时的8%左右,与其他国家有较大差距[2]。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全程化程度不够;教学内容侧重于范畴、理论、体系的讲授,而对实用性、实效性重视不够。因此,大力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势在必行。不仅要增加具有时代特色的医学人文知识传授,还要建立可操作性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标准,以量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并且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劣列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评估内容。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医学需求,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医德教育框架,纳入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要求,扩大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临床医学生自我激励,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源泉。

  2.2带教医师应有的现代医学教育观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转变带教医师的传统医学教育观,带教医师必须深刻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医学学科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一个完善的科学系统,医学对健康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因此,从事医学工作的人还必须具备人文态度、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2]。要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推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带教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既要注重对实习医师医学基础和专业理论、技能的传授,又要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指导实习医师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医学,尊重患者。通过带教医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使实习医师不仅能够掌握实习大纲要求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更要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3带教医师应转变观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对带教医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医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有意识的挖掘蕴含在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人文内涵,真正做到科学与人文相融。而且带教医师自身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实习医师素质的养成有直接、广泛、全面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身为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3]。在实习阶段掌握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关系到实习医师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而实习医师通过观察带教医师而形成的对待医学对待患者的态度更会对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带教医师实习带教者应该是医德高尚并且热爱医学人文教育的临床医学教师,在实习带教中既施言传,更重身教,集言传和身教于一身,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中为实习医师实践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杜治政. 关于医学人文教学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xx,27(5):5-9.

  [2] 俞炽阳,陈功立,李玉艳,等.医学教育实践中强化人文教育的作用初探[J].局解手术学杂志,20xx,15(5):335.

  [3] 赵先英,刘毅敏.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5(2):219-220.

浅谈素质教育8

  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如何培养所需的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特长生进行因材施教,研究其培养的方法和模式已摆上议事日程。我们这里所说的特长生,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某些方面具有独特潜质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动脑,而且在同样的学习任务面前,其理解与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快慢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一听就懂,有的学生要花很多时间反复操练才能掌握。这些学生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具有独特性,他们在自己所擅长的潜能方面,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同于普通学生。其次是敢于质疑,经常质疑,敢于对知识进行反思,不迷信书本和教师。第三是敢于冒险,他们对自己喜爱的知识领域,敢于探索和实践。第四是具有首创性,由于兴趣专注,他们所思考的问题,做出判断,价值的取向,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如果对这些学生引导的好,培养方法得当,相信他们走入社会,就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一、学校对特长生培养的必要性

  我们应认识到:高、精、尖的技术人才,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人文学家,用带有科举烙印的常规教育模式是培养不出来的。所以在学校教学教育中如果我们用统一的模式来培养学生,无疑是对学生特长的扼杀。每个特长生都渴望自己的特长潜能在学校中得到培养和发展,这是人生的本能的需求。而我们的教育应该满足这种需求,为这些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必须为特长生的成长提供条件,在教育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为特长生的成长探索一条成功的途径。

  二、对特长生培养的形式

  1、特长兴趣小组。可按能力目标类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掌握基础知识的不同情况分成不同的小组。如体育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等。这种形式,便于组织和教学,针对性强,能较好地处理知识连续性、系统性。

  2、课题小组。这种形式可以打破年级界限,以研究的课程为对象,可以把不同类型的特长生组织在一起,培养他们的发散、批判、顿悟和形象思维能力,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导师辅导。对一部分智商很高、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的超长生,可以校内或校外聘请有名望的教师作为他的导师,设置能力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和学习材料,指定学习计划,由教师辅导其学习、研究、实验,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每一阶段的研究报告。

  4、人格学习法

  每一课程或单元,由师生共同指定学习目标,研究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让学生自选教材或学习资料,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自主完成实验或研究内容,独立完成研究报告。每一单元或课题结束时,由师生共同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5、问题学习法。指导特长生到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然后以问题为中心,选择研究方向、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写出研究报告,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健全特长生培养的管理机制

  我们将特长生界定为具有某些独特潜质的学生,这在学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批。因此,各校对这些学生的培养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与现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特别是研究性课程结合起来,成立由校长、教务处、政教处、教研组协调配合的专门机制,如特长生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发现、识别、培养、认同特长生;学校应将特长生的培养纳入创新教育、课程改革的活动中。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经常涉及的重要领域,在特长生的培养上,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方法上,要通过启发、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自主实践,自主总结。课堂应当充满民主气氛,只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冒险、研究、尝试等冲动才出现。在课堂评价上,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惟一评判者,要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学生无论正确或错误,教师均要鼓励。鼓励性评价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尤为重要。

  3、为特长生的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特长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首先校长要不为传统办学理念束缚,要敢于突破“合格加特长”的评价模式,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特长生的学习、管理探索一条适合的途径。其次,现行的高校招生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像艺体招生一样,每省成立特长生考核机构,鉴定不同类型的特长等级,高校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仅以总分作为录取惟一标准就会埋没具有特长的人才。因此应改变现行的总分录取模式,实行(多标准)综合录取模式。倡导新型的用人观念,改进用人上的文凭制度,各单位要多用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总之,时代飞速发展,社会呈现多元化。未来需要的人才是多规格化,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因此,对特长生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浅谈素质教育9

  1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完全摒弃了以往的知识讲学,而是在知识传输的基础上更多地针对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其科学认知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在初中化学的概念讲学中,教师并没有单纯的就概念的记忆进行重复性强调,而是在对概念认知的基础上加以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观察引导学生化学思维的塑造并自发的得出实验结论,进而实现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性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对课本各个篇章进行教学时,改变了传统的孤立教学,而是针对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必要的总结与概括,让学生认识到各章节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便于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达到知识体系之间融会贯通的目的。基于此,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自我提升。

  2关于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实施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2.1增强教师教学综合素质

  传统的化学教育教学中仅仅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要求,然而在素质教育实施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定向提升,主要包括个人形象、心理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确立等。这就需要开展大规模的教师教学改革,让教师亲身加入到素质教育的变革中来,通过一定的教学培训及优秀教师讲学的实例学习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教师心理、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教师自身做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以为人师表的典范力量在教学中产生无形的引导力,鼓励学生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2.2注重课本教材素质教育内涵的挖掘

  素质教育下化学课本的编写更多地融入了知识外的实践内容题材,同时化学教材基础知识的编写也完全脱离了传统概念性教学的轨道而是逐渐将其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科学化、现代化的化学研究及其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重点突出了不同的掌握梯度,如认识、理解、掌握等,从而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起到了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更多的遵循化学教材的客观安排及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减少对化学概念知识强调的课堂频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化学实验的安排,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的创新,进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促进化学教材使用的科学化实现。

  2.3全面践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

  尽管素质教育的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然而很多学校仍未进行传统教学体制的全面肃清,而是在其基础上做了教学模式的适当改进。然而,在应试残留思想的影响下,素质教育的实施往往仅仅停留于主要认识层面,而未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满堂灌”“单一考试评价体系”仍在现阶段很多初中学校的化学教学中占据着相对主导的地位。一方面,我们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提升到实践层面,注重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并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课堂内表现的综合鉴定,针对个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做出具体个人学习及教学计划的制定,从而真正实现初中化学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教学。另一方面,转变传统应试型的知识考评为综合学生化学课堂内表现、随堂考试与期末考试测评的联合知识评价体系。其中化学课堂内表现要尤其注重学生思维的创新及其实验中动手能力的高低。进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全面变革。

  3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作为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变革的重要过渡时期,我国初中化学尤其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责。这就需要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增强教师教学综合素质、注重课本教材素质教育内涵的挖掘、全面践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现。

  作者:顾明珠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三十二中学

浅谈素质教育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浅谈素质教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