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摄影心得体会

本文核心词:反光镜预升。

单反摄影心得体会

A抓住瞬间的力量

  换个角度,快门机会对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来说并非只有一次,以一定程度上看,快门的机会是无限的。因为即使面对同一人物,不同作者的感受不同,表现意图不同,选取的“决定性瞬间”也不尽相同。快门的机会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感受和表现意图,如果快门机会和表现意图不相符合,那就毫无价值。“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百个摄影者眼中也有一百个快门机会。

  摄影对美学的贡献或者说摄影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贵在真实──以生活自身的形式表现生活自身的内容和意义;贵在动态──通过人物及其生活的活的、有动态的、真情实感的形象来表现人物及其生活;贵在瞬间精华──固定在照片画面上的是人物及其生活的动态形象的瞬间精华或典型瞬间。

  抓住瞬间作为一种拍摄技法,它确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要正视它,研究它,认识它。这对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提高自身摄影水平,将大有益处。

  一、充分认识快门瞬间的机会

  在实际拍摄中,有些被摄对象是静止的,有些是运动的。快门抓取机会是以抓住对象的典型神态或动态的典型瞬间为目的的。所谓的运动状态即以动体自然必然的动态为对象,包括跑、跳这样明显的、剧烈的肢体运动,也包括心理活动引起的面部及肢体的微妙变化,如眼神、手势。心理活动虽然表面看起来不是那么激烈,实际上有时也是汹涌澎湃的。在文学作品、戏剧、绘画、音乐中,这类心理活动的描写,往往更能打动人。动,还包括进入画面、瞬息万变的各种要素的相互配置与照应。两人交谈,需要考虑交谈者动作眼神的呼应;匆匆的人流中,需要等到从空隙中拍到主体的刹那;光线、黑白……也在不停的变动中。

  用“稍纵即逝”来形容快门机会是很恰当的。对摄影者来说,最满意的底片在一次拍摄里往往只有一张,要不就是“一失时机成千古恨”。被摄体越是快,快门机会越难。而越是难,就越能激发起摄影者的拍摄欲望。这种体验,实践多的人都有过──对方越是动,越是动的快,越是想抓住。一旦对方静了下来,任你去拍摄,拍摄的兴趣反而索然了。即便是像日出、夕阳、微距等等题材,有时都是一瞬的魅力。

  二、抓住瞬间的一些建议

  捕捉“决定性瞬间”需要长期艰苦的实践,但并非无规律可循。

  1、守株待兔

  对即将出现的人物的行为、表情、姿态加以判断和预测。然后根据预测调准光圈和速度,并将镜头对准被摄对象预测位置,以“守株待兔”,有时也称之为“陷阱拍摄”。例如T台,舞台等场合。

  2、连续地拍摄

  每按次快门都成为“决定性瞬间”是做不到的。事实上成功的机会极少。因此,为了不致于将虽然只有百分之一秒时间却可能是“决定性”的瞬间漏掉,连续地拍摄不失为一种提高命中率的好方法。事后,可以这些连续摄下的照片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那一张。

  3、利用景深

  对于拍摄转瞬即逝的动态、表情和情感来说,对焦是影响速度的障碍。也许当你精确地对好焦距,高潮早以过去,符合意图的快门机会已不存在了。为使感觉和快门尽可能同步,利用景深是个极好的方法。在你估计的人物出现高潮的范围内,让人物及周围景物全部清晰。一次对焦,静候快门机会。这种方法是被摄影师广泛应用的。同时可以结合应用广角镜头,由于广角镜头焦距短,景深大,即使没有对准焦距,人物依然在取景的范围内保持清晰。这在纪实人像摄影中,尤其是场面较大的群像摄影上得到较多应用。

  4、 固定焦距

  调焦始终是抓住快门机会的一个弱点,利用预先调整的固定焦距可以很好提高成功的机率,固定焦距即一次对焦,应用较大的景深,始终和被摄体保持等距离,以便能集中精力对付快门机会的出现。

  5、重视基本功的练习

  有人小看技术,以为拍照片是简单劳动,技术不值一提。特别是现在照相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或许对摄影还没真正入门的人,可能会有这样认识。有成就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讲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自称“苦学派”的李可染先生,晚年刻了一方印,叫“白发学童”, 功名卓著仍不放松基本功的学习。刹那间就要解决构图问题、动作问题、神态问题……的抓拍,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想熟练的掌握抓拍技巧,一定要苦练基本功,自己的相机、镜头要摸得烂熟,要练得目测距离与实际距离八九不离十。熟能生巧,平日基本功扎实了,在用时才能眼到手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达到凭本能就可操作。像著名的“德克尔跌跤”这样突然出现的瞬间,没有熟练的技术就会手足失措,就抓不上,即使抓上了,也可能是虚的。

  尝试不同的创意和创造风格,多去观察事物,尤其是你周围的事物,给自己找一个可以发挥的空间和追求摄影艺术的理由,这样你才有针对性的.去创作、去创意。摄影如人生,艺术和做人有时是一样的。人生同样是一个过程,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在演绎着不同的结局,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坚信自己,踏实认真,虚心学习,抓住瞬间的力量…

   B浅谈摄影中的几个问题

  最近论坛里面学习交流气氛浓郁,好作品层出不穷,大家在学习交流的同时,也在讨论些问题。静下心来,细细思考,有些摄影中的小问题但又是老问题,大家不是很重视,特别是一些新摄友。现提出几点,供大家讨论交流。

  1、长焦风景的特性控制

   一般来说,焦距大于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被称为长焦镜头。长焦镜头的效果特性首先就是视角较窄,利用长焦镜头拍摄风光时,常规的做法就是拉近远处物体或者切取局部画面。但有点不被大家重视,就是“焦外虚化特性”。其实在风光摄影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表现主要被摄体与其前后场景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考虑主要被摄体在画面中要占据的大小及位置,我们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注意如何表现其前后位置上可能会进入画面的环境及情景。这是因为,前后情景是用来传递主要被摄体所处环境的重要因素。一支长焦镜头再加上不同的光圈变化、放入多少背景信息、背景应表现的多清晰或多虚幻等等,都值得我们细细思考。

  这一过程也正是提升摄影水平的必经之路…

  2、“防抖”的选择

   防抖功能在手持拍摄中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但在有些场合,特别是架设在三脚架上拍摄时,却往往会导致错误。

  除了那些在三脚架上也能正常发挥防抖作用的专用高速镜头外,在三脚架拍摄中一般应以关闭防抖功能为基本原则。我们一般以为打开防抖功能可以减轻抖动,但实际上往往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防抖功能是通过移动镜头光学系统结构来配合镜头摇晃,以达到减轻抖动的目的的。使用三脚架拍摄时,轻微移动镜头调整构图的操作及按下快门时的轻微摇动都有可能被识别为抖动,从而在防抖功能的矫正下,另画面出现偏移。甚至在打开防抖功能并使用三脚架拍摄时,画面效果还不如直接手持拍摄时来得锐利。

  此外在释放快门时也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相机,可使用延时自拍、反光镜预升等,以及使用快门线、遥控器的辅助器材。尤其像在夜景、烟花等特殊场合的使用。

  3、尝试“陷阱对焦”的使用

   虽然动态摄影可以使用AF进行追焦拍摄,但实际上最佳构图下的拍摄机会永远只是短短一瞬。为了把握住这个瞬间,如果可以预测被摄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轨迹,例如T台模特,火车,运动比赛等等,建议将对焦模式切换至MF状态,并在特定预测位置设定好陷阱对焦,预调整好拍摄参数,当被拍摄体达到陷阱位置时释放快门。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智能伺服对焦、连拍、陷阱位置,这样的方式成功率会更高。

  “守株待兔”或许是很简单聪明的选择…

  4、掌握好“光圈”这把双刃剑

   夜景拍摄中光圈控制是个难点,一方面为体现光影效果,需要长时间曝光,通过小光圈来控制曝光量;另一方面,为防止“衍射”的产生,又得控制极小光圈的使用。综合使用光圈是个问题,建议尽量少使用F16以上的极小光圈,确保画质的同时控制好曝光量。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辅助器材控制曝光量,提升画质。

  在微距拍摄中一般都存在只使用最大光圈这样的误区,其实不然,最大光圈在虚化背景的同时也降低了整个画面的锐度,特别是主体的表现力。应该综合考虑,如果背景简洁,在不影响虚化背景的前提下,则可以考虑适度使用小光圈,全面提升主体细节。特别是在使用微距镜头时,本身景深就极浅,完全可以合理使用小光圈。充分利用自然景深虚化背景,适度使用小光圈,才是正道。

  在溪流、瀑布拍摄中为体现流水“丝绸”质感,为配合慢门,一般都使用极小光圈控制曝光量,但是在控制曝光量的同时画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时使用辅助器材尤为重要,可以使用灰镜减光,在保证慢门的同时,适度使用小光圈,提升整体画质。

  光圈使用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是关键,只有结合拍摄实践和自身体会,才能有效、恰当的控制好光圈这把“利刃”…

  5、构图是摄影人一辈子的课程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我们要善于运用三维的眼光观察。虽然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单反摄影心得体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