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教育感想

本文核心词:徐立科。

“三心”教育感想

“三心”教育感想正文:有感于徐立科的“三心”教育 日前,暑期师德培训在学习徐立科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注意到了徐立科总结出来的“三心”教育法:思想上因势利导,做学生的知心人;学习上因材施教,做学生的有心人;生活上热忱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感慨颇多,感触良深。从平时的工作看,我们老师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是说普通的任课教师,基本只是做到了其中的“一心”,而是不是真的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还是需要打折扣的,也就是“一心”做的也不够好。而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在我们很多老师的理念中,自然而然会把它们当成是班主任的事情。可是,徐立科即使做了校长,他还是一直这样做的。其中最典型的事例是:夫妇俩借了桌椅板凳免费为学生们开办暑假培训班,有的甚至管吃管住,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后又坚持不肯收乡亲的钱物。这样做要源于内心对学生自发的关爱,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反思对比一下差距,我们的老师经常有“恨铁不成钢”的行动,恨不得是希望学生立马能把成绩提高上去,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谓不多,却不知道或没有认真去思索和考虑学生成绩其实跟很多非智力因素也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真正热爱学习,除了日常苦口婆心的规劝外,更需要的是走进学生的内心。而所谓的走进内心,学习上的关注可能还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解决生活上的难题,真正做学生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和学生感情的培养,或许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关爱更容易打动学生吧。但要做到这个真的很难,更不用说把这些事情做好了。换一句话说,我们每一个普通老师,都要有班主任一样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更要有班主任一样的敬业心和责任心,把学生真正当成我们自己的孩子,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都给予足够多的关注,给予足够多的鼓励。结合实际情况想一下,也是很现实的事情,班主任的能力再大,毕竟只是一个人,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所能关注的可能还是那些比较“特别”的学生,且数量有限。当然,我们也有特别听话和自觉的学生,可即使是这样的学生,还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重视的,这些学生成绩好固然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潜意识里也是希望能与老师多沟通交流的。想想再优秀的学生都是如此,更不用说普通的学生了,所以说这个空白就留给了我们科任老师,留给了我们更多关爱的空中国大学网(http://)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三心”教育感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