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成语“小巫见大巫”的意思,出处,故事

本文分享小巫见大巫 相关的内容,包括出处,解释等。

【小巫见大巫出处】

《三国志·吴志·张紘传》:
“今景兴在此, 足下与子布在彼,
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小巫见大巫故事】:

汉末的文学家陈琳, 长于诗赋, 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次张紘看到陈琳写的《武库赋》、《应机论》,就写信给陈琳, 对他的文章大加赞赏。陈琳给他回了信, 信中说:“我这里有王朗, 你那里有你和张昭,在你们面前, 我就象小巫见到大巫, 一点神气也没有了, 怎敢说是好文章呢!”

小巫见到大巫, 不能施展法术了。巫: 古代自称能用舞降神的人, 实际是装神弄鬼以此骗取钱财。比喻能力的高下相差很大, 不能相比。

【古例】:《太平御览·庄子》:“小巫见大巫, 拔茅而弃, 此其所以终身弗如也。”茅盾《子夜》第五章:“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何足以供回旋, 比起目前这计划来, 真是小巫见大巫了。”鲁迅《我还不能“带住”》:“比起法国的勃罗亚——他简直称大报记者为‘蛆虫’——来, 真是‘小巫见大巫’,使我自惭究竟不及白人之毒辣勇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三年级成语“小巫见大巫”的意思,出处,故事

赞 (14)

相关网站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