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氾胜之科学种田

现在我们去乡下,偶尔还会见到农民种田时会在种子上粘上一层粪壳作为种肥,这种方法是西汉末年一位叫氾(fán)胜之的农业学家发明的,叫做溲(sōu)种法。

氾胜之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对农作物生长和栽培很感兴趣,喜欢研究农业技术,注意搜集、总结家乡农民的生产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后来,他做了朝廷命官,也时时想着农业丰收,惦着百姓的温饱。

当时关中地区地少人多,由此而引起的弃农经商的问题成为令西汉政府非常头疼的大事。为此,政府曾经多次将公田借给贫民,但这对于问题的解决毕竟是有限的。氾胜之为解决这个问题也在不懈努力。

瓠(hù)子是当时西安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瓠子既不耐旱又不耐涝,产量一直低而且不稳定。氾胜之听说有一位农民是种瓠子的行家里手,就亲自登门拜访。

老农一见朝廷的官来了,吓了一跳。氾胜之笑眯眯地说:“您别害怕,我是来拜您为师的。”老农更奇怪了,心想我一个大字不识的种田人怎么能当老师呢?

氾胜之脱下官服,换上粗布衣和草鞋,住在了老农家里,每天和他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农最初以为这个朝廷官员是心血来潮,后来越看越不像,就忍不住问:“大人,您真的是向我学种瓠子的?”

“那还有假?方圆百里就您的瓠子种得最好,我特地来向您学习,希望把您的经验推广给其他人呢。”氾胜之答道。

老农这才相信,于是带着氾胜之种田时,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告诉他种田不能误农时,耕作时要选雨天而不是旱天,立春前,可以拿一根长木棍埋在土里,立春后拔出,就能将地里的树根、草根拔掉……

氾胜之非常虚心地听着,也不时和老农讨论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了溲种法,建议用追肥促进作物生长,还亲手反复做种植试验。他终于总结出了一套瓠子种植高产技术,即种瓠法。用这个新技术栽种的瓠子,个儿长得特别大,一个可抵过去的十个大。

氾胜之总结自己指导农业的经验,整理成书,后通称《氾胜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专著,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氾胜之书》中的黄瓜图。

《氾胜之书》是氾胜之对西汉黄河流域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知识链接:古人的种田肥料

我们现在都知道,为了让庄稼长得好应该用化肥。在没有化肥的古代,古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春天时,古人用紫云英、苜蓿等绿色植物和河泥搪草粪,栽秧时将草粪均匀撒入田里。夏秋之季则大搞“海陆空”,即捞水草,铲旱草,摘树叶,采集的这些原料或直接入田,或下猪圈让猪吃,和猪粪拌和了再下田。冬天则下河扒河泥,用泥浆将麦子油菜浇一层,犹如给越冬作物盖了一层棉被,既保暖又施了一层肥。

古人也经常用粪肥,因为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从中分解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元素。要是将粪便和土混合然后放置一段时间后(农村叫沤粪),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农民称为粪熟了,然后把这种粪土施到田里,能大大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而且还没有工业生产的化学肥料的副作用,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肥料。

马可·波罗到中国后,看见每天早晨会有农民进城收集粪便做肥料,觉得非常稀奇,但他也发现经过粪肥浇灌的庄稼确实长得不错。他的游记也让西方人了解到粪肥的作用,并且开始使用。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最早的太阳黑子记载 月球背面的环形山,都是用已故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环形山共有五座,其中有一座就是以战国时代天文学家石申夫命名的。 天文学是我国古代最为发达的自然学科之一,文献数量可与数学并列,仅次于农学和医学。在古代,天文最初却是数术的一种,主要用来推测吉凶。古人把日月星辰奉为神明,占星家通过天象的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 石申夫是魏国的星象家,他每天要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预测天意,比如哪颗星星非常明亮,可能预兆着对应的方位会有好事发生,哪颗星星一下变暗淡了,可能预兆着一位有影响力的人要过世了。 当时没有…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刘洪发明算盘 现在我们常见的算盘发明于东汉时期,发明者叫刘洪,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当年,东汉灵帝刘宏下令要当时任上计掾(yuàn)之职的刘洪在短时间内将全国各州的人丁、地亩、赋税数字计算清楚后交尚书院。于是,上计署厅堂内一千人在刘洪的带领下连日来聚精会神、不辞辛劳,为朝廷计算出一项又一项数字。 那时候的运算工具只是竹、木或兽骨制成的宽约二毫米、长约十几厘米的筹签,计算时便要用筹签在案几上时而横、时而竖地移来挪去,这就叫运筹。用筹签计算极易出错,还特别慢,更无法作高深的数学计算。 这样日夜运筹计算,三五日倒也罢了,时间一长人…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郦道元写《水经注》 郦道元是北魏的地理学家,在少年时代,他随父亲到山东,经常与亲戚朋友一起到有山水的地方游览,观察水流的情景。看着瀑布奔泻而下的水流和飞溅的水花,听着在山谷间回荡的铿锵有力的巨大音响,郦道元如痴如醉。 年纪轻轻,他已游遍了北方的山山水水。游历使他大开眼界,也对各地的水文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都有了真切的了解。郦道元还酷爱读书,他读书范围很广,除了正统的经史子集外,其他方术、医卜、地理、天文类都无不喜读。 一天,他的一位朋友从南朝回来,给他带了一本郭璞的《水经注》,他一看大喜过望,接连几天手不释卷。郭璞是东晋时有名的文…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研究石头的杜绾 杜绾(wǎn)是宋代很有成就的矿物岩石学家,他写的《云林石谱》是宋代内容最丰富的石谱。《云林石谱》给各种各样的石头进行了分类,还介绍了各种岩石的用途,如造假山,制研屏,制砚以及其他器具、玩具等。还介绍了当时工人加工石材的方法。 杜绾在《云林石谱》中提及的沙漠漆。这种石头出产于戈壁基岩裸露的荒漠区。由于地下水上升,蒸发后常在石体表面残留一层红棕色氧化铁和黑色氧化锰薄膜,像给石头涂抹了一层油漆,故名沙漠漆。 一次,杜绾的朋友新修了一座园林,请他过去观赏。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上面既有大大小小的孔,又有不同纹理的花纹。人…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走过千山万水的徐霞客 徐霞客出生在明朝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对官场深恶痛绝,每日只以游山玩水为乐。据说,有一次,两个官员慕名而来,想要与他结交。徐霞客的父亲闻说后竟从后门溜走,悄悄穿过竹林,乘船到太湖游玩去了。徐霞客从小耳濡目染,又得到父亲的支持,更是把功名利禄抛到九霄云外,一心只想着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从二十二岁到五十六岁逝世,徐霞客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徒步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氾胜之科学种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