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谋故事」缓兵擒盗(巧设机关,使其自投罗网)

缓兵擒盗

明隆庆年间,进士张淳任永康知县。当时,永康世风颓败,猾吏、刁民不可胜数,官府还积压了很多陈案,在短短几年里,皇帝就罢黜了七任县令。张淳了解到这种情况,并没有退缩,而是下决心要把此地治理好。他日夜审阅案卷,不敢稍加怠慢,并且他料事如神,断案非常流畅迅速。常常在乡民裹一包饭的功夫就可以断一件案子。因而百姓送了他一个“张一包”的雅号,用来称赞他断案神速。

永康出过一件盗劫库金的大案,据说是巨盗卢十八所为,但他生性狡黠,出没不定,十多年都没能将其拘捕。御史对张淳的办案能力有所耳闻,就让他负责查办这件案子。张淳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还给自己限期三个月抓获案犯,并请御史亲自监督。御史索性依计而行,时常派人去催问他,故意提醒他期限将临。

张淳显得不慌不忙,似乎并不急于捉拿盗贼,而是像往常一样料理公事。当御史每次派人来问时,他都故意露出尴尬的神色,还在众人面前笑着说:“盗贼逃遁很久了,一时怎么能抓到呢?”其实,张淳做这些不过是用的障眼法,借此来迷惑隐藏的盗匪。他想,如果自己兴师动众的去四处搜捕,盗贼肯定会藏而不出,可能还会逃到异地,何不用个缓兵之计,引蛇出洞呢?因此,他外松内紧,暗中派出得力干将,多方查找盗贼的下落。

一天,有人探知县衙中一位小吏的妻子,长期与卢十八私通,小吏却因惧怕卢十八,不情愿地做了他的耳目,定期去通风报信。张淳听后心中暗自庆幸,但却装成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放出话去说:自己已经黔驴技穷,破不了这案子,过几天就要向御史大人谢罪去,并且辞去现有官职。然后又故意让家人打点行装,做出要走的样子。

这小吏果然把张淳的话转告给卢十八,卢十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觉得可以高枕无忧,继续逍遥法外了。张淳见此计得逞,便开始下一步计划。他当机立断,借以其他罪名将小吏拘捕,然后亲自审问。他先是恐吓小吏因通盗将要被处死,转而又假装好心地教其所谓保全之计,即让他的妻子代为在狱中服刑,而自己出去设法用钱来赎妻子。小吏为了活命,只好托人转告妻子,让她照此办理。

小吏之妻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捎信给卢十八,求他务必来见上一面。卢十八情急之中,也来不及考虑,就急匆匆地来探视。不料,张淳早就在小吏家门附近设了埋伏,正好来个瓮中捉鳖,将其抓获。

等御史接到张淳破获盗案捷报时,还不足两个月。

张淳不仅擅长断狱,整顿治安也很有办法。

有一年大旱,粮食歉收,百姓吃不饱肚子,不法之徒就趁机打劫。当时,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有人胆敢出来抢劫,使地方上无一宁日。张淳身为永康的父母官,对这种严重骚扰治安的行径,当然是不能容忍的。他制定了非常时期的严厉法令,将劫夺者一律处死。

一天,一个人因为抢了五斗米而被拘捕,罪当处死,但许多乡亲都为其求情,希望饶恕他这一回。张淳刚开始不为所动,认为法纪是对事不对人,宽恕了这个人,将来又如何能治众呢?并且不杀一儆百,也难以刹住这股蔓延的抢劫之风。但后来又从求情者的口中得知,此人的确不是惯盗,而是因为他家中有一老母需要抚养,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张淳动了恻隐之心,可是如何才能既不违反法纪,又让他保住性命呢?

第二天,张淳令人解来一名死囚,故意将其用布蒙住了脸,当众宣布以“劫米者”的罪名执行死刑,然后将其毖死杖下。大家都以为处死的是那位抢米者,其实是张淳偷梁换柱,真正的“罪犯”已经释放了。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情的内情后,无不为张淳的机智和明断是非所敬服,不法之徒也被震慑住了,因为他们惧怕严惩而不敢再行凶。于是,很短的时间内,这个地方就恢复了安宁。

【悟在当下】巧设机关,使其自投罗网

古代善于断狱的人,大多敏于判断,精于推理,还能巧借外部有利条件,侦破案件。张淳就是这么一位善于运用谋略的高手。对卢十八一案,他先是欲擒故纵,麻痹对方心理,然后利用小吏之妻与罪犯的情感关系,巧设机关,使卢十八自投罗网。他的神机妙算是建立在逻辑推理之上的,能从一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事情上,准确地探测出信息,使预见成为现实。

世界上的事物是广泛联系的,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可能也存在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分析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广泛联系的方法。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假道伐虢(给贪图小利者小恩小惠) 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首先称霸,成为诸侯中的大国。当时在晋国南面还有两个小的诸侯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虢国。虞、虢两国同姓近支,关系很密切,又因为都是小国近邻,唇齿相依,很早就订有盟约,一旦有事,两国互相派兵援救。长期以来,这两个小国就用这种办法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也没有哪个强国有实力能一举同时吞并这两个国家。 这时候,晋国的晋献公为了进一步扩充疆土,称霸各国,就想兼并邻近的虞、虢两个小国。但要想吞并这两个小国,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国如果袭击虞国,虢国会出兵救援;晋国如果攻击虢国,虞…「中国古代智谋故事」献疑兵之计夺骁关(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献疑兵之计夺骁关 张良,字子房,今安徽亳州人。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后,他聚众起兵反秦,后依附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曾为刘邦出了不少好主意,他建议刘邦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劝刘邦不要立六国之后为王,主张刘邦追击项羽歼灭楚军。 当时,刘邦一面下令做好加紧进攻武关的准备,同时请张良前来密商有关入关的事宜。张良向刘邦提出应先派遣一人,潜入关中,为刘邦入关进行游说,以为内应。张良向刘邦推荐了一位魏国人名叫宁昌,此人胆大机敏、善于应变,刘邦十分赞同这一举措。 天亮,刘邦的大军向武关进发。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85里处…「中国古代智谋故事」王霸计破苏茂(以守助攻,以静制动) 王霸计破苏茂 王霸 王霸懂军事,善领兵,东汉光武帝刘秀久闻他的才能,认为其可以独当大事,便拜其为将军。 建武四年七月,光武帝刘秀派马武、王霸前往垂惠围剿起义军周建。苏茂率领四千多人前来援助周建。苏茂派精骑千人袭击马武军粮,马武前往救援,这时,周建乘机从城中杀出,与苏茂一起夹击马武。马武倚仗着有王霸为援,撤退到王霸营前。王霸营门紧闭,马武至营门前大声呼救。 谁知,王霸却不开门,站在垒上对马武说:“敌人兵势甚盛,我如果现在出去相救,势必同遭失败,还希望将军努力杀敌以自救。”部将不解其意,王霸便解释说:“苏茂兵马精良,部…「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赵云空营计(因势利导,巧用“空营计”) 空营计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宝人。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先事公孙瓒,后归刘备,英勇善战,且有智谋。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手下大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一战中击溃夏侯渊,曹兵大败各自逃命。 黄忠斩了夏侯渊,提着人头,到刘备那里献功。刘备大喜,设宴庆贺,加封黄忠为征西大将军。 忽见一小将前来禀报:“曹操要替夏侯渊报仇,亲领二十万大军,驻守在汉水北山下。”刘备与众将议道:“现如能夺取曹军的粮食,必定会挫伤他的锐气。”黄忠说:“老夫愿意担当此任。”刘备说:“曹操非夏侯渊之辈,不可轻敌。你可以与赵子龙一起领兵前往,遇事可以商议。”…「中国古代智谋故事」祖逖无中生有破敌军(以假乱真,假中有真) 祖逖无中生有破敌军 东晋元帝太兴三年,也即后赵帝元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第二年,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城。 祖逖据守蓬关的东部,由东城出入;桃豹据守蓬关的西部,由南城出入。两军各不相让,僵持了四十天之久,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祖逖觉察到在这个关头,有了粮食,士气就会高涨;缺了粮食,士气就会低落,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胜利。于是心生一计,他让人用土将布袋装得满满的,从表面看,就像米袋一样;再派一千多人假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缓兵擒盗(巧设机关,使其自投罗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