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孔子辩证处世(辩证处世,如鱼得水)

孔子辩证处世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他三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少时家境贫寒,十五岁立志于学。年龄稍大,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即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三十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当时,孔子为国君介绍自己的治国思想,都不被接受,于是就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但是,很遗憾,他始终没有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公元前484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得不到重用。他也不再求仕,转而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大约在三十岁时,开始收徒讲学。在我国教育史上,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活动四十多年,而且影响最深远的,当首推孔子。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人,得意门生七十二人。当时孔子的学生中,从地区说,有鲁国的颜渊、冉求,卫国的子夏、子贡,宋国的司马耕,吴国的子游,楚国的公孙龙,秦国戎族的秦祖;从出身来说,有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和南宫适,有贫贱出身的冉雍,有商人出身的子贡,还有梁父大盗颜涿聚。

一天,有一位鲁国的大夫前来拜访孔子。谈话间,这位大夫问孔子说:“听说先生致力于教书育人,收了许多门徒,他们个个都有过人之处。那么请问先生您的学生颜渊的优点在哪呢?”孔子回答道:“颜渊是个有仁爱之心的人,我自叹比不上他。”那人接着又问道:“那子贡有何长处呢?”孔子回答说:“他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我虽为他的老师但也比不上他。”那人停了停,又问道:“那您如何评价您的学生子路呢?”孔子回答说:“他勇敢过人,我这点也比不上他。”这人便质问:“照先生的说法,这三人都在很多方面优于先生,那为何还要跟随先生学习,听从先生的教诲呢?”孔子听后静静思考了一会说道:“是这样的。我不仅有仁爱之心而且也有严厉残忍之时;需要的场合我会能言善辩,不适宜的场合我会言语钝拙,保持沉默;有时我表现得很勇敢,有时我就表现得胆怯。只有如此,灵活处世,才能应付自如。上面您提到的三人,各有自己所长,我单方面皆不如他们。但是,他们又不具备我的辩证处世为人之道,所以会跟随我学习,听从我的教诲啊!”那人听罢,连连点头称是,佩服先生的智慧。

孔子以自己的学问与德行深得学生们的爱戴,他在七十三岁那年病死。他的死使弟子们十分悲痛。他们在他的坟前搭棚连住了三年,表示哀悼。子贡甚至一共住了六年。临别时,他们都哭了。弟子们认为孔子就像江水洗过、太阳晒过那样洁白光明。

【悟在当下】辩证处世,如鱼得水

万事万物都具有矛盾性,矛盾着的事物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恰到好处,辩证处理正是处世的智慧。

现实生活错综复杂,人际交往亦是如此,身处其中要想如鱼得水,就需运用辩证处世的智慧,灵活处理,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应付自如,做到恰到好处。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范蠡献计越王,屈身事吴(不计一时得失) 芒卯诈献邺城间秦赵 春秋后期,地处江淮的吴国和越国开始振兴起来,他们之间为了争霸不断地进行战争。最初,吴国的力量胜于越国,越国的力量不足以与吴国抗衡。到了越王勾践即位的时候,越国的力量也开始逐渐强大起来,便不甘心屈从于吴国。勾践三年吴越争战,结果勾践大败,仅剩下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又被吴兵团团围住。勾践身临绝境。 越王勾践的大臣范蠡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对于一时的成败看得并不那么重,他认为重要的是面对现实寻找可行的方案,然后东山再起。因此他劝说勾践不要因为一时的成败而灰心。事到如今,只有前去求和,贿赂吴国君臣;…「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周瑜巧拒蒋干游说(占据主动地位,先发制人) 周瑜巧拒蒋干游说 赤壁之战中,周瑜可谓是尽显风流,大放异彩。其中,周瑜巧拒蒋干游说成为著名的故事。 赤壁之战,紧张刺激。虽然曹操兵力更胜一筹,但吴军凭借周瑜的智慧,却能挫败曹操的大军。恼怒的曹操对谋臣们说:“我们屡次被吴军打败,全靠一个周瑜。当依何计破之?”蒋干自告奋勇:“我与周瑜自幼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曹操大喜,置酒与蒋干送行。 蒋干驾一只小舟,径直来到周瑜军营前,令传报:“故人蒋干来访!”周瑜对众士说:“说客来了。我们大家如此如此,大计可成。” 周瑜 周瑜一见蒋干,故意问道:“子翼兄…「中国古代智谋故事」顾荣醉酒保身(以醉酒自保) 顾荣醉酒保身 西晋后期,宫廷中内乱不断,地方各王独断专权,刚刚统一不久的国家又渐渐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一些在乱世中希望保全自己的人,就得依靠自己的智慧从纷乱中脱身。顾荣原本是吴国人,他家是江南一带的望族大姓。在西晋“八王之乱”前,顾荣曾任过齐王府的主簿。齐王十分骄横,曾一度擅权,却毫无政治建树,只是一味地为自己敛财。从齐王的横暴骄蛮中,顾荣断定他终将败亡,很担心自己会受到株连,他虽然希望赶快离开齐王府,却又不敢直言,无奈之下整天借酒消愁。一次,他将自己的苦衷告诉了冯熊。冯熊也认为顾荣想得很对,就决定帮助好友离开齐王…「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杨倭漆”智斗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好汉不吃眼前亏) “杨倭漆”智斗锦衣卫指挥使门达 明英宗天顺年间,指挥使门达受宠专权。另外一个叫袁彬的锦衣卫指挥使,当年曾陪同英宗北狩,同时被蒙古也先俘虏,护驾有功。门达很担心袁彬会因此与自己争宠,进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门达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命令巡逻的士兵,四处网罗袁彬的隐私,再添油加醋地报告给英宗,想借此置袁彬于死地。 当时有个叫杨暄的艺人,他善于用日本漆在器皿上作画,人送绰号“杨倭漆”。门达陷害袁彬的时候,杨暄正在门达府上做工,他听说了这件事,觉得万分气愤,就借着在门达府上干活的机会,搜集证据,最后给皇上上了一道奏折,在其中…「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子贡宏论扭乾坤(充分利用各方矛盾,四两拨千斤) 子贡宏论扭乾坤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以善于辩论著称。一次他为了鲁国的利益,游说齐国、吴国、越国、晋国,利用分化、联合的手段,凭口舌之力改变了这五个国家的命运。 起因是齐国的大将田常调集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到消息后对学生们说:“鲁国是我的家乡,你们为什么不出面制止呢?”于是子贡请求前往,孔子同意了。子贡先到了齐国,向田常游说。 子贡对田常说:“你攻打鲁国,实在是个大错误,因为它的城墙低薄,土地贫瘠,国君愚蠢,大臣无能,军队和老百姓又都讨厌战争,所以你很难打败鲁国。你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城墙坚厚,土地肥沃,武器坚利,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孔子辩证处世(辩证处世,如鱼得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