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本文核心词:跌荡一百年。

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怀着一颗补习中国近代史的心看完了《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其实下载的名为”动荡一百年”哎),然后再转过头看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激荡》更像是一份中国1978-2008年的大事记,不断更新的政府政策对逐步成长为企业家的渗透和影响如何改变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跌荡》相对更加宏观一点,时间大概是从1970-1970年间,伴随着战乱而成长起来的几代人,纷纷致力于当时政策下如何实现实业救国振兴发展,而战争的机器又是多么无情的碾压了多少人的希望与心血。

在对当年背景有一点了解了之后再来看《大江大海》,有很多匪夷所思的故事内涵其中,震撼了几次之后开始产生了怀疑,我也相信作者本意是反战,以自身个例拓展开来讲述那个纷乱时代对不同的个人和他们的家庭产生了怎样的冲击。间或换角度到大战场讨论人道问题,然后却看得我十分别扭,开始以为是成长教育背景所致,但是大篇幅的我国目前执政党军官的凶暴残忍与国民党军官的仁慈友善形成了鲜明对比。个人以为即使是真实的事例也不代表部队中的所有人。目前在看的《人在欧洲》,龙提出了一个”无意识的思维栅栏”,即报刊等传媒宣传的东西有可能运用了一些先行定义及某些共有的思维模式在潜移默化的约束甚至改变读者的.判断力。我认为龙自己也形成了”无意识的思维栅栏”,如果是更加贴近国民党的台湾人民读起来,也许不会像我这种成长于红色背景的人这么敏感的发现这个问题,也就被”无意识的约束”了。

(引申阅读:《李敖揭批龙应台:1949哪来的大江大海?》,角度不同,感受不同,体验不同,想法不同)

By the way,千万不要看吴晓波的另一本书《大败局》,真的是个”大败局”。有一种陷入大学教科书的感觉,虽然这的确是作者的本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