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成语“见利忘义”的意思,出处,故事

本文分享见利忘义的意思 相关的内容,包括出处,解释等。

【见利忘义的意思出处】

《汉书·樊滕灌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者也。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若寄父为功臣而又执劫,虽摧吕禄,以安社稷,谊存君亲,可也。”

【见利忘义的意思故事】:

刘邦死后,吕氏擅权,她吕家的人掌握各大部门的大权,眼看吕氏就要取代刘氏政权。刘邦手下的旧臣可说是心急如焚。虽然文有陈平、武有周勃,但吕氏防备严密,得不到下手的机会。于是便把这一关键性的任务寄托在郦寄身上。因为郦寄和吕禄很要好,可说是知心朋友。只要郦寄把吕禄引出北军,那么吕禄手中的兵权就空了。可郦寄怎么会这样干呢?周勃他们就把郦寄的父亲郦商抓起来,逼得郦寄非这样做不可。吕禄真的信了郦寄的话, 外出游玩, 周勃就乘机进入北军, 把实际兵权抓在手里, 因而一下把诸吕除掉。因此当时就有人说郦寄是出卖朋友的人。

看到了有利可得而为之, 就丢掉道义去做。见: 看见, 遇到;义: 道义, 正义。

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 行不卓绝, 轻进苟动, 见利忘义, 虽上一阶, 履半级, 何足恃哉!”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 第三回:“ (李肃) 曰:‘某与吕布同乡, 知其勇而无谋, 见利忘义。’”清·唐甄《潜书·制禄》:“凡人之性, 上者有义无利, 其次见利思义, 其下见利忘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常见成语“见利忘义”的意思,出处,故事

赞 (49)

相关网站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