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语“情同手足”的意思,出处,故事

本文分享情同手足 相关的内容,包括出处,解释等。

【情同手足出处】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苍苍蒸民, 谁无父母? 提携捧负, 畏其不寿。谁无兄弟, 如足如手? 谁无夫妇, 如宾如友? 生也何思? 杀之何咎?其存其没, 家英闻知。”

【情同手足故事】:

古往今来, 我国中原地区与四方少数民族经常发生战争。规模大一点的冲突, 交战双方不仅征兵征粮, 消耗大量的财物, 而且常常尸骨遍地, 血流漂杵。唐玄宗时有个文学家李华, 他写了篇《吊古战场文》,竭力宣扬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文章用了大量设问句, 写道: 天下众多的百姓, 谁人没有父母? 即使在身旁尽心供养, 还担心他们不能长寿。谁个没有兄弟, 相亲相爱如同手足? 谁个没有夫妻,相敬如宾、相爱如友? 将士们活着, 难道是谁的恩德? 他们被杀死在疆场, 难道对谁犯了罪过? 他们或生或死, 家人无从得知, 只能在梦中见到他们; 有的洒酒设祭, 望着天边哭泣。而且, 大战之后必然带来荒年, 人们又将过着到处流离的生活。这是多么悲惨的情景!

兄弟情深谊厚, 如同手足那样亲密。手足: 比喻兄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辛环曰:‘名虽各姓, 情同手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常用成语“情同手足”的意思,出处,故事

赞 (47)

相关网站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