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成语“心领神会”的意思,出处,故事

本文分享心领神会 相关的内容,包括出处,解释等。

【心领神会出处】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律者,规矩之谓,而其为调,则有巧存焉。苟非心领神会,自有心得,虽日提耳而教之,无益也。”

【心领神会故事】:

这是说的写诗的事。诗是讲究格律的。格律就是写诗的规矩,要写好诗,非要按诗的规矩来办不可。但是,如果刻板地按诗的规矩来写,那又写不好诗。写诗尤其要讲究艺术。就是说,要熟悉地、灵活地运用诗的规矩,而不能拘泥于诗的规短。要写出好诗来,一定要把写诗的诀窍弄到手,这就是心领神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如果不是这样,就是有人天天手把手地教,也没有用,写不出好诗来的。

心里领悟,有深刻的理解。领:领悟;会:理解,懂得。指对事物有深透的了解,而不是听人家现成的。

【古例】: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那三姐儿却只是淡淡相对,只有二姐儿也十分有意,但只是眼目众多,无从下手,贾琏……不敢轻动,只好二人心领神会而已。”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正钦差听了,别的还不在意,倒于这个‘只拉弓,不做箭’两句话,着实心领神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常见成语“心领神会”的意思,出处,故事

赞 (40)

相关网站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