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成语“囫囵吞枣”的意思,出处,故事

本文分享囫囵吞枣 相关的内容,包括出处,解释等。

【囫囵吞枣出处】

元·白琏《湛渊静语》:“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子弟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混沦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古时候,几个青年聚在一起闲谈。他们谈天说地,东拉西扯,无所不谈。当有人说到梨和枣子的药性时,有个人说:“梨对牙齿有益,而对脾脏不利;枣子能滋补脾脏,却会损坏牙齿。”另一个人想了好一会儿,自认为想到了一个食梨吃枣的好办法,得意地说:“我有办法。吃梨时我只嚼不咽,就不会影响脾脏;吃枣时我只咽不嚼,就不会损伤牙齿。这不是两全其美吗?”有个人听了这话,便笑着问道:“照你这样吃法,不是要把枣子一个个囫囵吞下去吗?”那个人窘得说不出话来。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把枣子整个儿咽下去,不加咀嚼。囫囵:没有被分离过的完整物体,形容整个儿的东西。比喻在学习上不加分析,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作深刻理解。

【古例】:元·杨景贤《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我见你须臾下礼有跷蹊,我这里囫囵吞个枣不知酸淡。”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只要囫囵吞枣的念, 囫囵吞枣的背;不懂不要紧,将来用得着, 自然会懂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2年级成语“囫囵吞枣”的意思,出处,故事

赞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