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成语“如椽之笔”的意思,出处,故事

本文分享如椽之笔 相关的内容,包括出处,解释等。

【如椽之笔出处】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如椽之笔故事】:

晋武帝时,有个名叫王珣的文人,在梦中遇到一个神人,给了他一支很大的笔,那支笔的笔杆就有屋椽那么粗。王珣从梦中醒来,很觉惊异。他把在梦中的奇遇告诉友人,而且非常自信地说:“从这件事看来,今后我一定会成为大作家。”友人听了,也只是把它当作趣谈,并不在意。不久,武帝逝世,哀册之类的文件,全部交由王珣负责起草,王珣似乎借了神力,显得文思敏捷,笔力雄健,在短短的时间内,起草了许多朝廷的重要文告,而且写得又快又好。

象屋椽一样的大笔。椽:架在梁上以承屋瓦的椽子。后用来称颂作者的写作才能。也可简作“椽笔”、“如椽笔”。

【古例】:宋·陆游《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诗:“安得椽笔记始终,插江石崖坚可砻。”宋·杨万里《送罗永年归永丰》诗:“所喜如椽笔,能挥却日戈。老夫留病眼,看子中文科。”陈毅《题〈长征会师图〉》诗:“感谢母子如椽笔,写来悬挂人民之心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四年级成语“如椽之笔”的意思,出处,故事

赞 (27)

相关网站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