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成语“抱残守缺”的意思,出处,故事

本文分享抱残守缺 相关的内容,包括出处,解释等。

【抱残守缺出处】

《汉书·刘歆传》:“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抱残守缺故事】:

刘歆是西汉时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他继承父业,校勘和整理典籍,广泛研究各种学术。一次,刘歆在校勘时看见了一本古文《春秋左氏传》,大为爱好。他立刻写了一份奏章,建议为《左传》等古籍建立学官。然而刘歆的建议却遭到五经博士的反对,他们都不肯讨论研究这件事。刘韵为此非常气愤,就给管博士的太常发了一封公文。在公文中,刘歆指出这些博士保残守缺,原因在于自己没有真正的学问,各自怀着害怕别人识破他们的私意,没有服从真理的公心,所以宁愿因循守旧,而不肯探求新的学问。

守住残破的东西不放。抱:本作“保”, 指守住不放。现多比喻思想保守, 不求改进。

【古例】: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 ,寻章摘句之进士也哉。”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 :“我们因为赶不上社会的突飞猛进, 于是就抱残守缺的写几年前的旧事, 或者把别人写过的东西改头换面再写一回。这态度不好。” 峻青《贵在质朴》 :“我这样说, 并不是反对你学习和探索使用‘外来’的语言, 更不是主张你抱残守缺地一味使用那使大多数人看不懂的冷僻的地方方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优美成语“抱残守缺”的意思,出处,故事

赞 (25)

相关网站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